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29 08:44:59
四、 结束全课。
课堂后记:
课堂开始通过听赏《晨景》,引导学生进入清晨的情境。再通过学、说、听、唱四个过程,让学生对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和歌词有初步的了解,并能随音乐哼唱歌曲第一声部。在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启发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表现《清晨》,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是最高的,通过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反复的唱,学生在演唱时深切感受重唱与合唱的不同。


第三课  音乐家海顿
教学目标:
1、 在听赏《告别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2、 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3、 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告别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打击乐器、身势动作、人声等参与表现《惊愕交响曲》,并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活动 CAI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小夜曲》第二乐章 
引入情境。 
听赏《小夜曲》第二乐章。 画面:夜晚风景音乐:《小夜曲》 引出故事的人物“海顿”。
故事一:
一生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长期担任宫廷乐长,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携带家人和仆人来次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往。 


介绍海顿 


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顿。 


听故事;看画面。 

画面:教材故事一的画面。 通过听故事的形式,了解海顿的生平以及他创作乐曲的背景。
故事二:天长日久,乐手们思家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的亲朋在大厅听赏海顿刚完成的第45号交响曲。奏到最好,乐手们2轮流轻轻吹 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仅留下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听赏《告别交响曲》第五乐章节选。 

1、熟悉音乐主题。
2、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片段。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
方法: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
方法:学生反复多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步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画面1、
教材故事二的画面。
画面2、
音乐主题:(略) 通过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和演唱音量上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乐曲所描绘的乐手相继退场的场景。
故事三:
善解人意的公爵自然领会到海顿创作这首乐曲的用意,第二天变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作“〈告别〉交响曲。”  3、知道曲名。 听故事。 画面:
教材故事三的画面。 
故事四:
海顿在60岁前后,跨海到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慕名而来,将音乐会当成社交场合,热闹非凡。  1、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1、 听故事。
2、 听赏乐曲。
3、 讨论音乐特点。
方法:通过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画面1、
教材故事四、五的画面
画面2、
音乐主题 
故事五:
海顿的音乐响起时,一些外表高雅的贵妇却打起瞌睡来,轻快的第一乐章后,柔美的慢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 听说〈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2、认识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 4、 哼唱主题。
5、 参与表现。
方法: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画面三:
音乐知识
渐强〈〉渐弱
PP〈FF〉PP 
故事六:
原来,这是海顿刻意设计的。他向人解释说:“那会叫女士们惊愕得跳起来。”于是,这首乐曲便被人们称作〈惊愕交响曲〉  

3、知道曲名, 

听故事。 

画面:
教材故事六的画面。 让学生从感性上体验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学生认识常用力度术语和记号进行铺垫。

第四课     雨中乐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电的音乐形象。
2、 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器。
3、 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的流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 唱〈春雨蒙蒙〉
(1) 导入
(2) 生合唱〈春雨蒙蒙〉
2、 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 导入。
(2) 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 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 老师介绍作品.
(5) 欣赏录象带《电闪雷鸣波尔卡》。
3、 说雨中趣事。
(1) 导入:你能告诉大家你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生讲述雨中趣事。
二、 戏雨——音乐游戏
1、 导入
2、 音乐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朋友学生的旋律流畅感。
游戏内容:为“小红伞”找朋友。
游戏要求: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那么,你就找到了“小红伞”的朋友。
具体操作:
(1) 三个小组分别拿一把伞:绿、黄、蓝。
(2) 听一听、唱一唱“小红伞”上的旋律。
(3) 各小组合作视唱各自伞上的旋律。
(4) 播放“小红伞”上的旋律。请各小组分别接唱一次。
(5) 指名说说哪一把伞最适合做“小红伞”朋友。
(6) 用同样的方法为“绿、黄、蓝”找朋友。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