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案例 五年级
五年级的孩子在课上表演欲望非常强,不管是表演歌曲内容还是自创的器乐表演,每个学生都津津乐道。尤其是器乐创作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异常的高,创作出的作品也是丰富多样的。
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用●~、 、● ● 的符号来创作出最少8小节的内容。作品画的非常的漂亮,创作的内容也很丰富。其中有一个作品给我印象较深:
● ●●● ● ●● ● ●● ● ● 风雨声 |
●~ ●~ ●~ ●~ ●~ ●~ 打更声 |
● ● ● ● ● ● ● ● ● ● ● ● ● ● 脚步声 |
●~ ●~ ●~ ●~ ●~ ●~ 打锣声 |
虎叫 |
喊叫声 |
● ● ● ● ● ● ● ● ● ● ● ● ● 脚步声 |
●~ ●~ ●~ ●~ ●~ ●~ 平静了 |
这个作品的题目叫“打更遇虎”。短短8小节,把他们要表现的内容描述得非常清楚,表演起来也是像模像样的,效果也不错。
想让学生学习好器乐,重要的是先让他们对所学器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乐器有了兴趣后,他们学起来才会更积极、更投入,掌握得会更快、学得会更好。一次二年级的器乐课,课上准备让学生用口风琴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以此来调动学生对口风琴的兴趣。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这首乐曲是描写动物聚会的场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看看你们能听出几种小动物的声音。”
听着充满跳跃感的旋律,学生们边听边做动作。听完后我问学生:“你们都听到什么了?”
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我听到了小青蛙在池塘里跳来跳去的”、“我听到小松鼠窜上窜下的给大家运送食物呢”……
“你们想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把你们听到的用动作表演出来呢?”学生听着音乐快乐的表演着……
学生们表演完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想象力,紧接着我又问他们:“你们表演小动物的样子,非常形象。你们能把它们的声音模仿出来吗?”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学生们立刻模仿起来,顿时教室里传来了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汪汪-汪、喵-喵-、唧唧-唧唧、 嘎-嘎嘎、喳喳-喳喳……
看着学生们那么兴奋的样子,我引导他们说:“表现小动物没有难住你们,模仿他们的声音你们也是这么出色,那么你们能用口风琴的声音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吗?”
这个问题显然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立刻找到自己的口风琴,试了起来,没过一分钟就有学生举手了:“老师,我找到了!”其他学生都停了下来,准备听举手同学找到的小动物的声音。
我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神秘的对学生说:“咱们先不让他说答案,先让他来吹奏,然后大家来猜一猜是哪种小动物,还要说一说你们的理由是什么?怎样?”学生的好奇心被我调动起来,认真的听着这位同学吹奏的声音-“嘟嘟—嘟—”
学生们立即猜了起来“是小猫,因为他吹奏的声音比较长,象小猫‘喵-喵-’的叫呢”
“是小狗,因为他吹奏的是‘嘟嘟-嘟’,就像小狗‘汪汪-汪’在叫”
“象大象的声音,大象叫的声音就比较长”
“象小鸭子‘嘎嘎’叫”……
我微笑的看着他们说:“你们说的都不错,那由这位同学用动作来告诉我们答案吧。”说完这个同学轻轻跳了2下,并轻轻的叫了一声“汪汪—汪-”顿时教室内热闹起来,“是小狗,小狗”,猜到学生高兴的手舞足蹈。
趁着学生的兴奋劲,我又引导学生模仿了很多小动物的叫声,学生对口风琴都有些爱不释手了。
探索音响是属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现象的教学活动。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口风琴,为了记住指法位置而反复的练习,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失去兴趣,还会讨厌乐器。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利用口风琴的音色来表现小动物的样子,从而使学生对口风琴产生兴趣。从他们已有的认知出发,让他们了解乐器是这样有趣,使学生觉得乐器就像他们的伙伴、朋友,产生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