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音乐课《云南音乐之旅》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04 13:44:06

各位老师领导,大家好! ­

    我受教务处及教研组的委托评老师的《云南之旅》一课. ­ ­

    作为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小夏老师,这次在江南镇完小的教学比武活动中上了六年级的音乐《西南音韵》这一课的欣赏课. 听完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非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了学科综合。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的评议:

    第一点:教学设计巧妙,过程精确,以云南风情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他首先导入第一课时学的一首云南民歌《猜调》,并让同学们仿照此形式自己创编歌词,使学生能在轻松,自由又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课堂环境下感受到云南民歌的魅力,从而达到了音乐与语文、与自然地理的教学整合,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接着认识云南乐器——葫芦丝,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结构特点、吹奏方法及音色特点,并通过教师的演奏,将教学的难点一下突破,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

    其次,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留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

    第三点;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舞蹈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这样,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傣族、彝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

    第四点: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小夏老师的弹,还是他的唱;无论是舞蹈,还是教态,都显示了小夏老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

    综观整节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我对小夏老师有点个人的建议,上课时还要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一位男同学对唱《猜调》的时候,他和教师弹奏的音调相差了一个调,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及时指出或者选择适合他能演唱的调。­

    其次就是语言的规范方面,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语言是否规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这个地方的小细节也应时刻警惕,做到语言精炼,明确. ­

    最后还要说的一点是 :结尾处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为教师不止是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

    这次一共听了六堂课,听完这六位老师的课,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因为我感受到了我们学校的新生力量正在茁壮成长.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