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设计《课题7:叮叮咚》
课题 |
小乐器讲故事 |
计划课时 |
1课时 |
教学内容分析 |
《叮叮咚》这一课是在一年级上册《敲一敲、做一做》、下册《小乐手》和二年级上册《咚咚呛》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创造性地自制小乐器、并能运用乐器参与表现。本课属于集探索、创作、表现、演唱于一体的综合型单元,旨在通过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勤于实践的精神。 |
||
教学目标 |
1、感知几种打击乐的音色特点。 2、大胆展开想象,根据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联想到各种动物形象和自然界的现象,并自编故事把它表现出来。 3、再创编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
||
教学重难点 |
1、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 2、自编故事情节,并用乐器恰当表现。 |
||
教具学具准备 |
1、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自制打击乐器。 2、学生自制动物头饰。 3、教师为学生准备打击乐器。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设计思路 |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用打击乐器表现小动物的音乐形象,使不同打击乐的音色特点在他们的心中留下鲜明的印象。然后,再根据特定的情节,引导他们自己选择乐器自编音响来表现,进一步巩固对乐器音色的体会。最后,让孩子们展开想象,调动记忆,自己用乐器创编故事,将生活与音乐联系起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故事引入 |
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快到了,大森林热闹极了!小动物们正忙着排练节目呢。快瞧瞧,都有哪些小动物。(教师出示情境图) |
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动物狂欢图 |
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可以使学生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学生很容易发生联想。 |
按节奏创编 |
提问:那么你们能用“×× ×│×× ×│”的语言介绍他们吗? 教师示范“小青 蛙│ 呱呱 呱│捉害虫│是专 家│ |
学生边拍节奏边读词。 |
这一环节的练习,为后面的创编活动埋下伏笔。 |
敲一敲,听一听 |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手里的乐器为谁伴奏最合适?。 |
学生拿到乐器,试着敲一敲,感受后再回答。 |
让学生自己聆听打击乐器的音色,与他们熟悉的动物形象建立联系,从筛选淘汰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说一说,比一比。 |
你愿意为谁伴奏,谁的伴奏最棒。(师小结伴奏的声音要与动物发出的声音相似,才是最棒的。) |
学生独立敲一敲,初步体验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
让学生自己评价,逐步达成共识。同时,在评价中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 |
敲一敲,说一说。 |
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为儿歌伴奏。 |
学生用手上的乐器结合儿歌,边敲边说。 |
再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明白音乐的神奇。 |
看图,敲乐器 |
出示图谱指导学生分组练习。 |
先分组用相应的乐器按图谱敲击,然后各个组连起来。 |
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学生体会了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在他们的脑海中打击乐器的音色开始具有形象性。 |
自选乐器,再现情节。 |
播放录音(雷声、小雨、大雨)。 |
学生观察图画 |
由动物形象过度到自然现象,使学生懂得,乐器不仅可以模拟声响,还可以体现一定的情境,说出有趣的小故事。 |
用语言描述天气的变化过程 用乐器表现天气的变化情景 老师到各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讨论,选择乐器,编配声响。 各组展示,表现天气变化的过程。 |
||
拓展,自由创编 |
教师引导学生团结合作,用乐器讲出精彩的故事。 |
分小组自己创编 分组展示。 |
最后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团结协作,。 |
自我评价。 |
老师表扬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和小组合作意识。 |
学生对各组展示的结果进行评价 |
在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师生同乐的氛围,给他们轻松自由的表现空间。 |
教师总结 |
亲爱的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用手中的乐器去讲述更多美好的故事吧! |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