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12册音乐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22 08:52:32
2、 复习歌曲《我们在春天的早晨》
3、 介绍舞曲的特点。——并要学生在书本中划出来。
4、 视听舞曲
5、 学生再讲舞曲的特征
6、 老师重点介绍圆舞曲的特点。——因为圆舞曲是三拍子舞     曲中最为广泛的舞曲。
7、 学生再听《溜冰圆舞曲》
要求提出:注意分辨曲中两个主题,
(当你听到[例一]的主题出现时,请你用右手随着音乐画圈。当你听到[例二]的主题出现时,则改为随着音乐拍出拍子来。)
8、 小结舞曲的特征,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
9、 最后补充介绍小步舞曲的特点并在听《G大调小步舞曲》中结束本课。
    10、小结。
第二课时
 一、内容:学唱歌曲《竹舞》
1、 练声
2、 学唱歌曲《竹舞》。
(1) 视唱。
a. 视唱前4小节,要求唱准第一拍休止和变化音。
b. 视唱全曲,根据前面教材分析的内容,抓住几个有特征的节奏与旋律,进行反复练习。
(2) 视谱唱词。
a. 朗读歌词,由于歌词充满了知识与趣味,在朗读时注意节奏。
b. 演唱形式多样化,为了巩固刚学会的歌曲可采用多种演唱形式。
c. 播放录音进行示范。
3、小结全课。
第五课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
——民族管弦乐队
一、 教学内容
(一) 音乐知识: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
(二) 练习附点音符。
(三) 学唱《鳟鱼》。
(四) 欣赏《鸭子拌嘴》。
二、 教学目的
(一) 学习音乐知识: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欣赏民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二) 掌握附点音符的时值与唱法
(三) 学会歌曲《鳟鱼》。
(四) 本课共3课时
三、 教法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 内容:
1、 学习音乐知识: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
2、 学唱《鳟鱼》。
(二) 教学过程:
1、 发声练习
2、 附点音符的学习与练习。
(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种节奏型
① ×  • ×   ×② ×    × • × ×③ × ×  × •
分别拍一拍,让学生分辨出不同的节奏型,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导入附点音符的学习。
(2)、拿31页歌曲《鳟鱼》的最后两句进行练习。
3、学唱《鳟鱼》。
(1)、视唱第1、2段旋律。
(2)、让学生找出歌曲《鳟鱼》中的附点音符,并结合练习,进行节奏练习。给学生讲清《鳟鱼》之所以给人以旋律跳跃、律动性强的感觉,就是因为旋律中附点音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重点解决歌曲中的难点: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带升记号的变化音。
(4)学唱歌词:朗诵歌词、初唱歌词……
(5)、按23页书本的内容进行介绍——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重点要学生认识乐器的分类与懂得分辨乐器。
(6)、初听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4、小结: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