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12册音乐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22 08:52:32

小学第12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学唱两首舒伯特的歌曲
一、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认识半音、全音、变音记号。
2、学唱歌曲:《菩提树》、《野玫瑰》
3、做活动与练习
4欣赏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认识半音、全音和变音记号懂得这音乐记号的作用。
2、能独立唱出《菩提树》和《野玫瑰》
三、教学重点
半音、全音和变音记号的运用与书写。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复习回旋曲结构和切分节奏。
2、复习音阶。
3、认识半音、全音变音记号,并了解他们的含义。
4、动与练习
第二课时
1、复习半音、全音和变音记号的含义。
2、听琴视唱练习
3、随琴唱旋律片断。
第三课时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
2、学习《菩提树》
3、反复练习。
第四课时
1、发音练习。
2、复习歌曲《菩提树》。
3、听辩节奏。
4、划出学过的切分节奏和节拍/并拍出来。
第五课时
1、复习歌曲《菩提树》。
2、学习歌曲《野玫瑰》。
3、写出所学过的力度记号。
4、标出半音记号和全音记号。
第六课时
1、复习歌曲。
2、欣赏《道拉基》《婚礼进行曲》。
3、活动与练习。
教学后记:通过认识半音、全音和变音记号,懂得这音乐记号的作用。通过对菩提树和野玫瑰的学习,感受到变音所带来的音响效果。

第二课听赏一首我国近代优秀歌曲
一、内容
1、 主题与变调
2、 学唱歌曲《卖布谣》。
3、 欣赏《惊愕交响曲》。
4、 活动与练习。
5、 学吹牧童笛(八)。
二、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了解主题与变调的结构及其调性特点。
2、 学会唱一首歌曲《卖布谣》。
3、 欣赏《惊愕交响曲》,听辨出乐曲主题与变调怎样交替出现构成作品的不同特点。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介绍主题与变调,难点是怎么样引导学生从歌曲与乐曲中听辨出主题与变调。
四、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内容
1、 乐理知识:简介主题与变调,介绍《变调曲》。
2、 学唱歌曲《卖布谣》。
二、 教学过程
1、 练声
2、 教学乐理知识:主题与变调。
聆听和比较《变调曲》的两次演奏,第一次主题单纯的重复,你有何感受,呈现变奏时又有何感受,从这两不同的音乐的对比导入简介主题与变调。具体教法按教材进行。
3、学唱《卖布谣》
(1)、视唱第一乐句5  6 5 1 | 5  6 3 5|….要求重点唱好附点音符。
(2)、视唱第三、四乐段。找出相同的乐句并注意区别好不同之处。
(3)、视谱唱词。朗读歌词、词曲结合理解内涵。
4、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内容
1、 复习《卖布谣》。
2、 欣赏《惊愕交响曲》。
3、 活动与练习。
4、 学吹牧童笛(八)。
二、 教学过程
1、 练声
2、 复习《卖布谣》。
(1) 抓住进行曲风格,用较快的速度演唱,突出强拍,注意歌曲中速度的变化。
(2) 结合敲击乐器边唱边演不、边活动。
3、 欣赏。
结合教材分析介绍《惊愕交响曲》。并进行段落风格的对比。
4、 活动与练习。练习2按教材上的要求进行。
5、 学吹牧童笛
6、小结。

第三课时
一、 内容
1、  唱《我们在春天的早晨》。
2、  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过程
1、  练声
2、  教学《我们在春天的早晨》
(1)学唱歌谱。
a. 复习变奏的特点——在音乐中将同一主题进行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改变,达到音乐既同统一又有变化。
b. 范唱并划分乐句。
c. 自学歌谱,提示“连线”、“大谱表”和“mf”等力度记号。
d. 重点练习第一乐句,注意音准与演唱的气息。
e. 分组接唱帮助巩固。
(2)视谱唱词。
f. 歌词内容多,应反复朗读了解词意。
g. 歌词中一字一音较多,注意咬字吐字清楚,特别是一音二字处要重点练习。
h. 用稍慢速度练习,换气要统一,注意气息要平稳。
i. 应用多种演唱形式,激发兴趣,更好感受小调歌曲的特点。
3、 动与练习。
练习1、2按教材上要求进行练习。
4、 学吹牧童笛。——注意个别的辅导。
5、 小结。
第四课时:练习课
1、 重点练习两个曲的演唱;
2、 注意加强个别同学的演唱,注意加强《我们在春天的早晨》
3、 注意加强牧童笛的练习。
4、 小结。
第三课学唱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
一、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游击队歌》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发声练习。
(1) 视唱。
a. 视唱前4小节,要求唱准第一拍休止和变化音。
b. 视唱全曲,根据前面教材分析的内容,抓住几个有特征的节奏与旋律,进行反复练习。
(2) 视谱唱词。
a. 朗读歌词,由于歌词充满了知识与趣味,在朗读时注意节奏。
b. 演唱形式多样化,为了巩固刚学会的歌曲可采用多种演唱形式。
c. 播放录音进行示范。
2、 简介歌曲《游击队歌》的背景。
3、 学习歌曲《游击队歌》
4、 小结全课。
第二课时
1、 发声练习。
2、 简介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3、 学习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视唱第1、2段旋律。
2、让学生找出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的附点音符,并结合练习,进行节奏练习。给学生讲清《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之所以给人以旋律跳跃、律动性强的感觉,就是因为旋律中附点音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重点解决歌曲中的难点: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带升记号的变化音。
4、学唱歌词:朗诵歌词、唱歌词。
4、小结
第四课 舞   曲
二、 教学内容
1、 欣赏舞曲《溜冰圆舞曲》;
2、 学唱歌曲《竹舞》。
三、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舞曲的特点。
2、 学唱歌曲《竹舞》,舞曲的特点。
四、 教学重点
欣赏与演唱《竹舞》
五、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内容
欣赏舞曲《溜冰圆舞曲》。
教学过程
1、 练声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