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综合课《西藏歌舞》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感受与鉴赏 |
表现 |
创造 |
音乐与相关文化 |
欣赏藏族的音乐和舞蹈。 |
初学藏族的舞蹈,区别分析其舞蹈音乐。 |
|
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
教学目的: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藏族的文化,感受藏族音乐,学习藏族舞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藏族音乐、舞蹈以及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藏族舞蹈中,弦子舞、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能区别两种舞蹈和音乐得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比较藏族的不同音乐和舞蹈,初步了解藏族音乐、舞蹈。
教学重点:了解藏族文化,.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分析弦子舞、踢踏舞的音乐特点,掌握弦子舞和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过程:
一、听赏藏族的音乐《格桑拉》。(通过听赏藏族的音乐,初步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并引入对藏文化的了解。)
1、导入:
师:今天,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大家感受一下,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分析歌曲的特点:列出三种音乐要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相应的回答。
音色:高亢、明亮。
旋律:婉转、宽广、抑扬,善于用装饰音。
情绪:优美舒展,豪迈。
二、了解神秘的藏族文化。(通过课件展示和教师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藏文化的探索热情。看录象,欣赏藏族的风土人情,以及藏族的舞蹈。)
师:藏族除了有好听的音乐还有很多神奇的文化和建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展示藏族人民的生活画面、布达拉宫、藏戏、经幡)
1、 简介藏族的风土人情。
师: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生产多以牧业为主。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他们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坐落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突起的红山上。相传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建此宫堡。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有乐队伴奏和伴唱,是一门综合艺术。
经幡是印有佛经的幡,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经幡有长有短,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长的一般侧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短的一般横挂在人烟稀少的山口。
三、区别欣赏藏族的歌舞,并学习藏族的舞蹈。(通过欣赏、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藏族的旋子和踢踏这两种典型的藏族舞蹈的特点)
(一)弦子舞
1、欣赏弦子舞
师: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弦子舞、踢踏舞最为广泛流传。(课件展示藏族旋子舞)
2、分析其音乐特点:并填入表格中。
音乐 |
节奏 |
速度 |
旋律 |
情绪 |
弦子舞 |
|
|
|
|
踢踏舞 |
|
|
|
|
①、节奏:舒展。
|
|
练习:2/4 Ⅹ ⅩⅩ | Ⅹ Ⅹ | Ⅹ ⅩⅩ | Ⅹ Ⅹ |
Ⅹ ⅩⅩ | Ⅹ - | Ⅹ - | Ⅹ 0 ||
先让学生视谱读节奏,再启发学生观察节奏舒展。
②、速度:稍慢。
③、旋律:婉转悠扬。
让学生练唱主题音乐的第一乐句。
④、情绪:优美抒情。
3、分析其舞蹈特点:动作柔美舒展,膝部柔韧有力,臂与腰的动作配合协调,善于用水袖。
4、引导学生模仿老师动作,学习简单的藏族旋子舞的动作。
5、学生随音乐练习,要求动作与音乐和谐配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优美。
(二)踢踏舞
1、欣赏藏族踢踏舞。(课件展示藏族踢踏舞)
2、分析其音乐特点:并将其各种特点填入上面的表中。
①、节拍:四二拍
②、节奏:紧密
练习:2/4 Ⅹ ⅩⅩ | ⅩⅩ Ⅹ | ⅩⅩⅩ ⅩⅩⅩ | ⅩⅩ Ⅹ ||
③、速度:稍快
④、旋律:富有动感
让学生练唱主题音乐的第一乐句。
⑤、情绪:欢快、激情、豪放。
3、分析其舞蹈特点:动作豪迈奔放。舞步特点:顿踏为主。舞姿特点:踢踏与藏族舞姿融为整体。
4、引导学习模仿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退踏步。动作要领:膝盖松弛,有弹性。动作豪放,脚步轻快。表现欢快的情绪。
5、学生随音乐练习,要求动作与音乐和谐配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优美。
6、小组学习:学生分小组自编队形表演,围成圆圈按顺时针边舞蹈边转动,模仿少数民族舞蹈的场景。
四、小结。
激发学生对藏族文化,音乐、舞蹈的热爱之情,以及探索藏族文化的好奇心呵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