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鸟之声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7 21:39:31

年级:初二

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本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尝试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旧教材的教

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将学生

的主体地位置于首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活动过程中,开展自评、互评等评价活动,体现

了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交流、激励的评价气氛。第四,培养学

生的创作思维能力。第五,围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让学生聆听民族吹管乐器笛子、笙和唢呐所表现的鸟的形象,在

音响中感受清新的大自然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让学生探索音响,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并区别民族吹管乐器笛子、笙和唢呐对鸟形象的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钢琴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引导分析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对比法、学思结合法

运用曲例:《杜鹃圆舞曲》、《早晨》(笛子)、《凤凰展翅》(笙)、《百鸟朝鳳》和

《哩哩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

音乐《杜鹃圆舞曲》导入,把学生带入清新活泼的课堂气氛。(媒体演示)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遨游丰富多彩形象逼真的音响世界,感受那清新美妙生动的大自然的声音。请你们听听这节课的大自然主人公是谁呢?(《早晨》片断)(媒体演示)

逼真的音乐形象很容易让学生找出本课的大自然主人公——鸟。

导入课题——鸟之声(媒体演示)

二、复习欣赏

提示问题:曲名、表演形式、曲调特点、音乐情景。(媒体演示)

曲一:笛子独奏《早晨》(第二段)

曲二:笙独奏《凤凰展翅》(第三段)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欣赏提示的内容,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在音乐欣赏中的想象力,感受不同的民族乐器笛子,笙对鸟形象的生动描绘。

三、新授《百鸟朝鳳》

1、导言: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是美丽圣洁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今天我们将给大家介绍另外一曲表现凤凰的曲子。

2、初听(两段)

提示问题:主奏乐器、曲调特点、音乐情境。(媒体演示)

唢呐介绍:也叫海笛,又称喇叭、海笛。由杆、哨、气牌、侵子和碗构成。音色高亢明亮。唢呐常作为领奏乐器或与锣鼓结合演奏,宜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在农村用于集会、丰收、节日庆祝或婚丧仪仗,是河北吹歌、山东鼓吹、辽南鼓吹、潮州大锣鼓和山西八大套的主奏乐器。(媒体演示)学生发挥想象力,听完后小组讨论情境,进行描述。

3、复听(完整)

出示八个小标题,提示欣赏。(媒体演示)

1)山雀啼晓2)春回大地3)莺歌燕舞4)林间嬉戏

5)百鸟朝鳳6)欢乐歌舞7)凤凰展翅8)并翅凌空

老师在欣赏过程中做适当的段落和语言提示。

四、探索音响

1、师:人本身就是一件及其特殊的神奇的乐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音源也可以变化出特殊的音响效果。例:口技和春节晚会中的厨具合奏都惟妙惟肖。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运用身边的音源,展现鸟的形象?

2、分组讨论,探索音响

老师也加入各组的讨论,与于学生鼓励。可以模仿鸟的叫声,也可以用声音模拟鸟的各种姿态(如扑翅、翱翔、喝水等)。

3、分组展示

各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并配以语言描述。进行自评与互评

五、用歌声唱出鸟的旋律《哩哩哩》

老师指挥分声部演唱全曲。

结束课堂。

设计评点:《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是一个有着广泛意义的课题,设计者能根据初中生已有的欣赏水平,收集教材,以鸟为中心切入课题,主题鲜明,意义明确。在教材的组织上,设计者对教材内容进行收集、补充、统整与挖掘,内容丰富,主次分明,能使学生经过本课学习感受各种民族吹管乐器对鸟的形象逼真的表现,感受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在教法上,设计体现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善于设疑、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手段上,本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授课密度。从整堂课的教学结构看,从课前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与渲染,到各个教学环节能做到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各项教学内容的安排能做到有铺垫、有高潮。这是一堂设计较为成功的教改专题课。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