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艺术融合型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08:13:06
“学唱主旋律”与“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两个环节,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下,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积极性,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的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使之获得真正知识,实现了教学的双向互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改变了原有课程的表现形式、结构及其设计、编制的原则,节省了板书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
教师直接指导学生创作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即时的信息反馈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作品予以弃分的肯定和褒扬,培养了学生的成功感与创新精神。此外,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育环境的间接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过程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思维和创造能力。在教师指导下集体分析创作的作品,进行学习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寻找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充分受到艺术熏陶,达到了“融声汇色、以美育心”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运用平时所搜集和整理制作的音像资料将教材中的插图和音乐形象表现出来,动静结合、声像合一,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的记忆,还能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了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此外,在电脑教学的双向互动作用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并提高了审美情操,实现了音乐与美术的艺术融合。
通过对乐曲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使学生自始至终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
张晓莉 广州市白云中学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