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_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2年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练析word学案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考点 考纲解读
1.分配制度 明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理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效率与公平 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财政收入与支出 了解财政收入、支出的构成;了解财政赤字
4.财政的作用 理解财政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5.税收及其种类 了解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种类;理解税收的作用
6.依法纳税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本单元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别介绍了我国的分配制度——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命题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二是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高考可能以主观题形式呈现,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就业、刺激消费、财政的作用综合考查。
财政与税收的主要命题点有三类:一是辨别类,多为选择题,如辨别税收的基本特征,财政收入与支出构成要素。二是体现类,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皆有,如分析材料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三是措施类,多为非选择题,如针对热点问题探究合理化财政措施。
复习本单元要掌握主干知识,把握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财政和税收的内在联系。同时,关注下列热点:
(1)从效率与公平角度,分析廉租住房制度,城市低保标准提高的必要性、重要性。
(2)利用税收的知识,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结构性减税的意义。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①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③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④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⑤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 温馨提示
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会取得等量报酬。一方面,因为个人劳动能力和单位时间内劳动质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因为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是与企业的经
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相联系的。只有当企业能取得一定的效益时,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才有保障。这就是目前不同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
(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⑦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⑧直接原因。
◆ 温馨提示
平均分配并不等于公平分配。许多人误认为真正的公平应该是平均分配,这是一种典型的平均主义。
(4)实行按劳分配,能够促进⑨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⑩社会地位。
(5)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11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12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1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14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 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15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16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17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18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 温馨提示
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是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与私营和外资经济相适应,这是三种分配方式在所有制基础上的区别。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各个领域。合理的○19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20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21基本生活需要。
(3)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22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23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4)如何实现社会公 平?
一个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24按劳分配为主体、○25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
两个“重要举措”:保证○26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27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28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29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30矛盾。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31提高效率,又要○32促进公平。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33平均主义,又要防止○34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35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36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 温馨提示
不能认为贫富差距符合“效率优先”的原则,有利无弊。这是因为:适当的贫富差距符合“效率优先”的原则,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大的贫富差距不
利于社会公平,背离社会主义本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贫富差距是利是弊,要看其程度如何、效果如何。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