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6-21 08:17:12
你们看,这位母亲是“爱吃鱼头”呢?还是“吃鱼头为了爱”?
同学们:为了爱!
老师:可见,子女不一定真的了解父母哦。你们对父母的了解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多媒体显示:)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
1、父母的生日分别在什么时候?
2、什么事最让父母开心?
3、什么事最让父母动气?
4、在父母从事的工作中,什么时候是最辛苦的?
5、父母在单位里,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6、父母最突出的优点、缺点分别是什么?
7、父母最爱吃什么?不愿吃什么?
8、父母爱看哪一类电视节目?
9、父母的健康状况如何?
10、父母对你寄予什么希望?
老师:同学们完成上述自测题,如能答对7条以上,就可以说很了解或比较了解父母;如答对不超过6条,那就是说不太了解或不了解自己的父母。
老师请一部分同学来回答上述测试。
老师总结:可见,大部分同学都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可父母也不是很了解我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44页-P46页,看一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父母的想法到底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园
1、请同学们看课本P44页-P46页的八幅图。
2、每幅图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如果这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3、老师总结:可见,在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中,有时父母的爱并不为子女接受和理解哦,下面我们通过换位思考来体验一下我们父母的感受。
(三)、换位思考,表达心声
表演:老师请刚才发言的八位同学,与跟他同桌的同学来表演:同样是课本P44页-P46页的八幅图,如果你是父母,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老师总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恩重如山啊!请看:(多媒体投映)
1、图片:大地震残骸中挖出的尸体,母亲死后依然保持保护自己小孩的姿势。
2、图片:北方下雪的冬天,烤红薯的小贩把自己的小孩紧紧裹在身前的棉衣里。
3、文字:教参P156的“母爱”
4、文字:阳光少年P54的“母爱如佛”
5、文字:“不一样的爸: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很难想到一个故事中有两个传奇:从小双耳全聋的周婷婷在父亲的教育下16岁就成为大学生,并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而仅初中毕业的父亲不仅办起了“婷婷人中人聋童幼儿园”,而且提出了全新的“赏识教育”理论。
(四)、心灵导航
1、爱的奉献
老师:可怜天下父母心,同学们,不要以为上面老师举例说到的父母才是伟大的,你们的父母也一样伟大,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父母对我们无私的奉献了吗?
小组竞赛活动: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台发言,列举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如赋予我们生命、给我们衣食和关心……)
2、“爱心”计划
老师:父母精心地把我们养育大,他们对我们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索取什么回报,只希望得到儿女的理解和关受。而我们青少年对待父母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些。尽管父母身体很好,尽管有些事情微乎其微,尽管我们的年龄还小,但我们对父母的爱却不受年龄、时间的限制,理解、关心、照顾。体贴父母,正是我们爱父母的真情体现。
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做一个“爱心”计划,在以下项目中任选几项:
活动一:送节日礼物(生日、母亲节、父亲节等)
活动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等)
活动三:每月亲情对话一两次(告诉父母自己在成长中的烦恼以及希望父母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
活动四:给父母写信或留个小纸条
活动五:了解父母的工作(听听父母的心里话,了解大人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有哪些压力和苦恼?我们可以为父母分担些什么?)
活动六:收集亲情照片
……
(五)、亲情对对碰
1、学生表演:“爱的冲突”
剧情:放学回到家,小明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动画片,还嚷着叫妈妈拿喝的。妈妈下班回来很累,正在厨房忙着,忍不住说了小明两句,小明满脸不高兴进房做作业,把门一摔,进房后其实又在看漫画……
同学讨论:你有类似的情况吗?同学们该怎么做?
请几组同学按刚才的剧情重新演绎
2、阅读课本P50页,可能同学们都有类似的烦恼,分五组讨论:
第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如果用换位思考,你能理解你的父母吗?
第三,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六)、成长感言:请同学们给父母写一封信。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父母应该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理解。你曾经与父母有过误会吗?你有什么话要对父母说吗?请同学们给父母写一封信,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以及与父母勾通的愿望。
在《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注:本内容可分两至三节课来完成。
 
 
3.2师生情谊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科学处理与老师的关系,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提高师生交往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歌颂老师或者师生关系的名人名言、散文、歌曲、电影等作品,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课堂设置疑问和师生面对面的交谈,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法,掌握一定的学习和沟通技巧。
3、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拍摄老师工作的照片、录像,制作课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劳,自觉增进师生情谊,养成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师的多重角色与工作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谈话法。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和理想状态,为此,在课堂谈话的过程中,播放悠扬的背景音乐,采用聊天的形式,让被邀请的老师们与学生平等对话,达到真诚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2、课堂测验法。通过设置一些古今中外一些与教育以及师生关系有关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回答,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前准备
1、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
2、查找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学生查找其他有关描写老师的词语、歌曲、电影等。
4、学生用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拍摄、录制教师工作的画面和场景。
5、把音乐《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和拍摄、录制到的画面和场景制作在一起形成师生面对面交谈的背景。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