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故事感悟(2)小男孩和鱼的故事
思考一下:小男孩会说什么呢?(引导)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每个人在他生命攸关的时刻是多么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小鱼也是如此)别人可能不在意,但是谁一定在意?(小鱼)所以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将心比心,更应该要学会理解和分担他人的困难、不幸与痛苦,对人是这样,对动物也是一样。佛家所说的“恻隐之心”要对世间万物,都要有善心。但是我们知道,现代人的营养意识上,人每天一定要吃多少肉,多少鱼,多少蛋,说到这里,好像觉得和我们所提倡的要有“恻隐之心”有点不符,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吃荤只怕是很难做到,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事情。我朋友跟我讲的,说他有一个朋友,今年已经五十岁了,但是他看上去就好像只有三十岁的人一样,于是就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这样保持年轻嘛?一个,他尽量不吃猪肉,中国人肉类以猪肉为主,但是猪是所有动物中最富隋性的,把它关一辈子没关系,吃喝拉撒全在一个圈子里,但是,牛鸡等不一样,会死去,而且猪不挑食,吃的都是最脏的东西,所以建议大家以后尽量少吃猪肉。另外一个呢,不吃暴死的动物,比如说我们以前杀鸡或者杀猪,都是捅死的,动物在死前都会竭尽全身力气去抵抗,所以在它的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毒素,而我们动物保护协会提倡尽量让动物安乐死。这也是为了人们的营养,也是保护动物的心理。
情境一: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分析:说白了,如果你会发怒,会恼火,或者表面装着才不在意,无所谓,其实都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只是为了维护自已的面子,其实你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了伤害。那么不愿意受伤,那么将心比心,为什么还要去伤害别人呢?
情境二: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小乔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宝贝的,当你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么样对待别人。你和同学和朋友的相处方式都是社会性的,人家一开始对你好可能是因为别人为人处世比较老道一些,圆滑一些,但这不是人家就应该做的事情。
情境三:假如你是那位实习老师,你会怎么想?有朝一日皮皮也成为一位老师,当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还别说,这个世界上有时候老天爷就爱跟你们开玩笑一样,现在哪个在班里最吵的或者最会捣老师蛋的家伙,说不定有朝一日还真的会成为一位老师。想当年,我们对老师那个绝啊,有个新来的英语老师就是被我们整的,课上不好,就在他的课上大家故意吵得厉害,下课了,有些同学故意拿一些高考的题目给他做,难为他,因为刚毕业对于高考真的是不行的,所以做不出来我们就会笑他:还老师呢!现在想想,要是你们也同样的方法故意地难为我的话,哎,老师是人不是神,也有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所以说,我现在似乎最大的愿望下面坐的都是一堆冬瓜,特安静,当然不可能,所以,既然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只好为这个世界来改变自已,永远要相信,学生都是可爱的!
情境四:乙和甲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是乙,你的内心会怎么想?假如你是甲,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会悟出什么道理?
一个是因为外表,自尊心受伤,一个是因为失败。非常难过,特别是很多来自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或者是农村的的孩子,对于这些就更加敏感了。自已不愿意,不接受的事情,最好也不要推给别人,让别人去承受。
总结:其实这四个事例,讲述的是同样一个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出示:四字真言)
这其中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在把自己当成别人同时也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对于别人的苦衷要能够体谅,对自己的行为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立场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也常常会发生矛盾。越是有矛盾,越是难以互相理解。如果能够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颠倒的世界,也会发现一个公平的世界。
总结: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凡事都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增进人际关系。急人之所难,一个没有恻隐之心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比较冷血的那种,他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私的、冷漠的,相反,以满腔的热情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慷慨解囊,在危难时刻见义勇为,都是有将心比心、急人所难的表现。(城管)处理的方式需要考虑一下。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伤害别人的行为往往是出于妨忌、狭隘、报复等心态,或许可以图得一时这快,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害人又害已。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上是比较成功的,FLASH《东郭先生》的应用,还有心理测验,生活大课堂等教学内容,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选材也非常典型,一个好的材料真的可以让一节课增添不少的色彩,但是第二节课的内容上似乎有点过多过杂了,没有处理好详略和重难点,略微有点失败,而且每一个材料感觉利用率不是很高,能够得出来的结论不多。
《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做到理解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教学重难点:怎样才能做到理解他人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相处有方》,首先看书上活动一,烦恼倾诉室,思考这两个问题。(出示图片)
新课教学:
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会看到。比如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告诉老师,自已应该怎么解决?或者像这样的家庭纠纷,比如有些同学平时比较喜欢打电脑游戏,但有一次老师让你去查资料,结果你一回家打开电脑你的妈妈就要在旁边说你了,你这时候觉得很委屈,究竟该怎么样和妈妈解释呢?就像这里的材料里显示的,妈妈可能生活在富裕的时代了,比较讲究营养,而奶奶则是从贫苦岁月里走过来的,要节省,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可是究竟应该怎么解决呢?(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如下意见)(1)小苏最需要的是心胸豁达,理解对方; (2)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做一次“换位思考”;(3)坚信只要自己做得对,对方迟早会明白;(4)对他人的缺点、过失与错误不予追究;(5)对他人的误解做到泰然处之,通情达理; (6)不要强求他人理解自己,对他人要有耐心,力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7)不能因为别人误解而怀恨在心,要在生活中以诚交心,学会忍让。 家庭纠纷,则是学会互相交流与沟通。(出示:理解与宽容)
思考一下:小男孩会说什么呢?(引导)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每个人在他生命攸关的时刻是多么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小鱼也是如此)别人可能不在意,但是谁一定在意?(小鱼)所以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将心比心,更应该要学会理解和分担他人的困难、不幸与痛苦,对人是这样,对动物也是一样。佛家所说的“恻隐之心”要对世间万物,都要有善心。但是我们知道,现代人的营养意识上,人每天一定要吃多少肉,多少鱼,多少蛋,说到这里,好像觉得和我们所提倡的要有“恻隐之心”有点不符,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吃荤只怕是很难做到,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事情。我朋友跟我讲的,说他有一个朋友,今年已经五十岁了,但是他看上去就好像只有三十岁的人一样,于是就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这样保持年轻嘛?一个,他尽量不吃猪肉,中国人肉类以猪肉为主,但是猪是所有动物中最富隋性的,把它关一辈子没关系,吃喝拉撒全在一个圈子里,但是,牛鸡等不一样,会死去,而且猪不挑食,吃的都是最脏的东西,所以建议大家以后尽量少吃猪肉。另外一个呢,不吃暴死的动物,比如说我们以前杀鸡或者杀猪,都是捅死的,动物在死前都会竭尽全身力气去抵抗,所以在它的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毒素,而我们动物保护协会提倡尽量让动物安乐死。这也是为了人们的营养,也是保护动物的心理。
情境一: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分析:说白了,如果你会发怒,会恼火,或者表面装着才不在意,无所谓,其实都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只是为了维护自已的面子,其实你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了伤害。那么不愿意受伤,那么将心比心,为什么还要去伤害别人呢?
情境二: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小乔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宝贝的,当你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么样对待别人。你和同学和朋友的相处方式都是社会性的,人家一开始对你好可能是因为别人为人处世比较老道一些,圆滑一些,但这不是人家就应该做的事情。
情境三:假如你是那位实习老师,你会怎么想?有朝一日皮皮也成为一位老师,当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还别说,这个世界上有时候老天爷就爱跟你们开玩笑一样,现在哪个在班里最吵的或者最会捣老师蛋的家伙,说不定有朝一日还真的会成为一位老师。想当年,我们对老师那个绝啊,有个新来的英语老师就是被我们整的,课上不好,就在他的课上大家故意吵得厉害,下课了,有些同学故意拿一些高考的题目给他做,难为他,因为刚毕业对于高考真的是不行的,所以做不出来我们就会笑他:还老师呢!现在想想,要是你们也同样的方法故意地难为我的话,哎,老师是人不是神,也有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所以说,我现在似乎最大的愿望下面坐的都是一堆冬瓜,特安静,当然不可能,所以,既然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只好为这个世界来改变自已,永远要相信,学生都是可爱的!
情境四:乙和甲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是乙,你的内心会怎么想?假如你是甲,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会悟出什么道理?
一个是因为外表,自尊心受伤,一个是因为失败。非常难过,特别是很多来自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或者是农村的的孩子,对于这些就更加敏感了。自已不愿意,不接受的事情,最好也不要推给别人,让别人去承受。
总结:其实这四个事例,讲述的是同样一个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出示:四字真言)
这其中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在把自己当成别人同时也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对于别人的苦衷要能够体谅,对自己的行为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立场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也常常会发生矛盾。越是有矛盾,越是难以互相理解。如果能够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颠倒的世界,也会发现一个公平的世界。
总结: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凡事都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增进人际关系。急人之所难,一个没有恻隐之心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比较冷血的那种,他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私的、冷漠的,相反,以满腔的热情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慷慨解囊,在危难时刻见义勇为,都是有将心比心、急人所难的表现。(城管)处理的方式需要考虑一下。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伤害别人的行为往往是出于妨忌、狭隘、报复等心态,或许可以图得一时这快,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害人又害已。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上是比较成功的,FLASH《东郭先生》的应用,还有心理测验,生活大课堂等教学内容,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选材也非常典型,一个好的材料真的可以让一节课增添不少的色彩,但是第二节课的内容上似乎有点过多过杂了,没有处理好详略和重难点,略微有点失败,而且每一个材料感觉利用率不是很高,能够得出来的结论不多。
《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做到理解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教学重难点:怎样才能做到理解他人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相处有方》,首先看书上活动一,烦恼倾诉室,思考这两个问题。(出示图片)
新课教学:
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会看到。比如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告诉老师,自已应该怎么解决?或者像这样的家庭纠纷,比如有些同学平时比较喜欢打电脑游戏,但有一次老师让你去查资料,结果你一回家打开电脑你的妈妈就要在旁边说你了,你这时候觉得很委屈,究竟该怎么样和妈妈解释呢?就像这里的材料里显示的,妈妈可能生活在富裕的时代了,比较讲究营养,而奶奶则是从贫苦岁月里走过来的,要节省,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可是究竟应该怎么解决呢?(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如下意见)(1)小苏最需要的是心胸豁达,理解对方; (2)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做一次“换位思考”;(3)坚信只要自己做得对,对方迟早会明白;(4)对他人的缺点、过失与错误不予追究;(5)对他人的误解做到泰然处之,通情达理; (6)不要强求他人理解自己,对他人要有耐心,力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7)不能因为别人误解而怀恨在心,要在生活中以诚交心,学会忍让。 家庭纠纷,则是学会互相交流与沟通。(出示:理解与宽容)
Tags:
作者:教育文稿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