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10-10-23 09:56:17
教你一个方法,每天在你的纸上画一个图案,还有,有没有人教过你,每天要学会赞美别人三句话啊。要想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那张脸上表情要甜,这个嘴巴也要甜,一定要学会赞美他人。我想,除了极个别内心深处极度龌龊,有一种不打你不骂你全身皮痒难受,超级犯贱有被虐倾向的人,每个人都是希望能够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言的。因为他可以像阳光一样温暖你的灵魂。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正直诚实、聪明能干、可爱有趣的人。如果别人这样称赞了我们,我们就更乐于这样做,也就可能因此变得越来越完美。
首先,我们欣赏一个人,就要把这种赞美之言表达出来。如何赞美别人呢?(有人说赞美就像打靶),三个同心圆,最外圈的是“外表”,第二圈“成就与性格”,第三圈“潜力”(可能连本人都无法感觉到)一般人能打中第二把都不错了,可是有些人却能够打中第三靶,识人所未识,答案就在于观察。如果我们关心对方,就会留意,就会找出他的优点,当然也有缺点,就看你的方向。
首先,赞美他人不一定非要一件大事,他人身上的一些值得称道的小事就应该及时说出来。第二呢,要掌握好度,某人有十分的优点,你只说了五分,会让他觉得心闷,认为你言不由衷,你说了二十分,这个就会让他觉得别扭啦,认为你在挖苦讽刺,比如这年头流行管女孩子叫“美女”,你管一个五十来岁岁半老徐娘的叫“美女”你试试结果怎样?不过好像城西街这样的女人比较多,她们都喜欢我们管她叫“大姐”。所以要想赞美别人,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首先就是要真诚。就象你永远不能去赞美武大郎风流倜傥,不能去赞美一位相貌平平的女孩子貌若天仙,倾国倾城。也不要去指望一只老母鸡能象天鹅那样有洁白的双翅,飞的高飞的远。就如一位作家说的:即使天鹅用绳子捆住老母鸡的脖子,然后带它到天空中一起翱翔,老母鸡也不会有丝毫的快乐,只会更加觉得自己的无能而独自伤悲。所以,赞美是一种表达,欣赏是一种态度,它需要我们真心去体会。第二,要中肯:就是要理智把握好分寸,定位要定好,有些家长看到小孩子有一点成绩就把孩子夸得快飞到天上去,这就很没有分寸,这就很不利小孩子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
第三要新颖,赞美一个人千万不要鹦鹉学舌:第一人形容女人为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为花的就一般了,第三个再将女人比喻为花的,纯粹就是个笨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善于挖掘,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察别人所不能察,言别人所未言,要有一双慧眼,学会去发现。四要具体如果你的赞美很笼统很空泛就会有一种戴高帽,“抬轿子”的感觉,有一些正派的人会感到比较别扭,这就是典型的拍马屁拍到马腿上,距离越来越远了,所以你的赞美一定要具体,表扬的内容,定位要准,不能随便可以往别人身上套,这才说明你的赞美是建立在对他了解的基础上的,很认真,真诚。第五,要区别。赞美要根据不同对象有所区别,有所侧重,比如年长者,要在他的健康啊,阅历啊,经验啊成就上作文章,年轻人可在事业啊,精力啊,仪表啊,风度上找话题;对初见者,就可以直接从外表谈起,总之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区别使我们的赞美更加有的放矢。第六要灵活,千万不要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相反,有时候赞美要是通过第二个人来表达的话,效果好像更加自然可信喔。第七要适时,就是要把握时机,错过了时机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好球!”但是老师如果表扬“你前天的作业做得不错,”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今天的作业就做得不好了呢?第八要兼顾,赞美别人的时候要考虑和兼顾其他在场的人的感受比如A做得不如B,不如说B做得最好,这对于B来说呢没什么,但是对于A而言,影响就大了。我们都知道周总理是非常出色的外交家,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样去赞美别人的。
如果我们欣赏一个人,就不妨真实地表达出来,积极地赞美他,当然有很多人有一种心理定势,认为赞美就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赞美和恭维,他们的区别在哪?“一个是发自内心的,一个是一个是出自牙齿缝的,一个是真诚的,一个是不真诚的,一个是天下人所激赏的,还有一个是天下人所不齿的”真诚的赞美能够激励他人,是一种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路径。(材料:屠格涅夫)
巧妙迂回的赞美是一种好的批评方法。通常,在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加以赞扬之后,再提出一些批评意见,容易让人接受。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这样对我们,推己及人,我们也应该这样去对待别人。己所欲,施于人。(陶行知)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的设计上还是略有新意,但是对于有一点不知道是可取还是不可取,关于现实生活中,男孩子喜欢的女孩子类型“小鸟依人”、“小鸟咬人”虽然学生蛮有点兴趣,但是,不知道在初中的课堂上讲述类似于这类的话题是否会有所不当。还有关于赞美,一节课只是讲了赞美一个人的技巧,我只是凭自已的感觉,觉得有必要教授学生一些关于交际的技巧,但是不是属于课标要求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否是可取的。
《关爱社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落实第三层次“我与社会”这一内容。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认识发展中的中国;二是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忧患意识;三是树立回报社会意识,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温州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懂得忧患意识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温瑞塘河水体污染这一典型问题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对温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的影响,从
而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忧患意识。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图片:五十年代的瓯海中学)提问:知道这是哪里嘛?
生:(回答)
师:再看看这张(图片:绿楼),五十年后同样的地方,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的教学平台,有什么感受?(提示:变化大不大?)
生:(回答)(如有学生说五十年时间这么长了,五十年不短,但是五十年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也绝不长)
师:这五十年变化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校园,整个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关爱社会》,从关注我们温州,关注身边的事情开始,感受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新课教学:
师:我们温州有一条母亲河,叫什么名字?
生:温瑞塘河(如说成瓯江:连母亲的名字都会叫错,大大的不应该啊!)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2)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