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第九课教案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5、肖像权
提问:a肖像的概念是什么?
b肖像权是指什么?
c哪些行为属于侵犯肖像权?
d哪些行为不构成侵犯肖像权?
举例:河北省乐亭县某村刘某死后,其父母、兄长、侄儿在未经其妻子张某同意的情况下,将张某及张某与前夫所生女儿的照片放在刘某的骨灰盒内,并将骨灰盒放在祭奠死者的公共场所。张氏母女发现后,向法庭提起肖像权诉讼。法庭判令被告原告赔礼道歉,停止侵害行为,并赔偿精神损失费,承担全部诉讼费。
6、名誉权
a名誉权的定义?
(名誉权即一个人的名声。公民的名誉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
b你能举出几例近几年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损害名誉权的案件吗?
这些案件有那些共同特点?
例:近年来,社会上有关名誉权的诉讼案层出不穷。较有名的有:
——1998年1月26日,北京某报刊载一篇文章,题为《大富翁李晓华向张瑜求婚》,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李晓华愤而起诉报社,提出该报道“无中生有,歪曲事实,公然丑化和诋毁我的人格,严惩损害了我的声望和名誉,给我本人和家庭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100万元人民币。报社在刊登了文章后,强调文章系转载其他报刊,没有侵害李晓华名誉权的故意,不同意赔偿100万元的要求。最后,法院判被败诉,赔偿人民币5000元。
——韩国女老板金珠仙在珠海下令120名打工仔下跪;中山市一台资制帽厂厂方助理李明河体罚工人下跪并让工人挂牌游街示众;杭州“顶益”公司悬赏千元通缉员工;东莞一彩瓷厂让员工挂牌示众。
7、荣誉权
荣誉权的定义?
举例:老舍;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建国后,曾完成《龙须沟》、《茶馆》等23个剧本及数百篇诗文。
时传祥;清洁工人,全国劳动模范。
8、姓名权。
1)姓名权的定义?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干涉、盗用、假冒其姓名。)
2) 、 、 、 它是确定公民身份的标志。
提问:
a举出身边发生过的有损他人姓名权的不正当行为或现象。
b举出社会上假冒他人姓名的违法行为。
c举出你所知识的历史上的有名的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案件。
举例:历史上对公民姓名权的最大侮辱刘少奇便被冠之各种侮辱性称号:“中国的赫鲁晓夫”、“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叛徒、内奸、工贼、”“走狗”等。9、隐私权。
隐私权的定义?
提问:
a哪些属于公民个人稳私,未经允许不得披露?
b哪些人的隐私可以而且必须暴露一部分?
举例;1988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引起轰动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以及由此引发的三名模特以肖像权被侵犯到法院打官司,在十年后终于有了判决,法院判决被告赔偿三原告人民币各一万元。对此判决,原被告均未提出上诉。
三、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公民人身权利中的六大权利,同学们能初步懂得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从而通过法律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作业:
1、 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有?
2、 如何区分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内容及维护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性
2、 能分辨何种行为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
3、 能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难点:
1、 公民人身权利和人身自由权利区别和联系
2、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具体案例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事例
3、 教育学生不得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法:
1、 比较法
2、 案例分析、讨论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
2、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有何重要性?
二、 新授内容: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并回答:
1、什么叫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2、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3 、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作了哪些方面的规定?
重点提问:为什么在公民基本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4、 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的内容?
5、进行逮捕、拘禁、搜查的机关是?怎样做就是合法的行为?各而出示什么?逮捕证的签发机关是?如果公民有犯罪嫌疑需要逮捕,必须依照怎样的法律程序?
6、我国法律对拘禁的规定,拘禁包括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拘禁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拘留的时间及拘留转为逮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