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第九课教案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3-13 18:53:09

7、搜查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公民的人身和住处进行搜查。

例:深圳消费者夏某和妻子到“曼哈顿”国际服装城购物,经过出口处防盗门时,防盗器骤响,工作人员当即把他拦住。夏某虽多次声明未拿任何物品,仍被迫脱下T恤衫,赤膊向工作人员证明其清白,引来数百人围观。最后,夏某被带去搜身,脱得只剩下一条三角裤,经查证确实未拿商场任何东西,才获准离店。

提问:商场怀疑顾客偷拿货品时,有无权利对顾客进行搜查?应采取哪些措施维护商场自身的合法权利?

((1)完善超市的监管系统,凭确凿证据而非怀疑或想象制止偷盗现象:(2)采用委婉的方式,如:“您是否拿错什么东西了?”或“您在交款时是否遗忘了什么?”给不谨慎的顾客一个改正的机会;(3)即便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也不能擅自搜查消费者的随身物品,而应当请公安局派出所的警察出面检查。)

阅读第二部分----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

1、              什么叫人格尊严?

2、              在法律上表现为?

3、              列举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有?

4、              有权搜查公民住宅的机关是?

讨论:村委会等人的行为是什么行为?为什么会受到惩罚?

5、              通信包括?

6、              通信自由是指?

7、              通信秘密是指?

四、        小结:

五、         作业:

某乡两位乡干部在该县执行公务完毕。经过停放的一辆卡车时,被车上正低头清扫垃圾的一位女村民扬了一身灰土,两名乡干部便当场对她进行打骂。被周围人劝解后,当晚 11 时,乡干部又派人把这村民捉走并关在小屋里毒打,……直到把她打得小便失禁罢休。乡干部这种恶霸行为受到当地司法机关的依法制裁。

问:( 1 )两位乡干部派人捉走女村民并把她关在小屋里毒打,这是什么行为?为什么?

        ( 2 )两名干部侵犯了女村民的哪些人身自由权?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2、          保护特殊群体的相关法律

3、          进一步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公民

重难点: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特殊保护

教法:

调查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无锡市部分公交车上安排了红色坐椅,同学们这些坐椅是给谁的?为什么要特别要安排这些坐椅?

二、    新授内容:

阅读第一节,回答:

1 、特殊群体是指哪些人?

2、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什么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3、国家是怎样保护特殊群体利益的?

阅读妇女的人身权益受法律保护,回答:

1 、专门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是?

它是怎样规定的?

2、法律对女职工有哪些特殊规定?

讨论:

     有些单位招聘职工时,明确规定只收男性,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3、我国刑法对拐卖妇女的行为是怎样规定的?

举例:据《羊城晚报》报道:1988年“五·一”节前夕,广东省职业病防治医院对某市数家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发现90%以上的被检查企业的生产场所的毒物严重超标,有的甚至超过被允许标准的2000多倍,而在这些企业打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外地青年女工.在被抽检的打工妹中,50%人出现不正常现象,10%被确诊为中毒.

例如,20岁的章列凤在生产清洁剂的深圳龙岗辉开公司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以上,报酬每天7元,1996年6月的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章列风在工头的吆喝声中爬起床,接了一点冷水洗脸.可是,手刚接触到水,就像触电一样,半个月后,她发现自己的10个手指变形,怎么也伸不直。与此同时,同车间的30多名打工妹也相继中毒瘫痪。在政府干预下,现已查明,导致要工妹中毒的元凶是生产清洁剂的原料正已烷。

阅读未成年人的人身权益受法律保护,回答:

1、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

2、案例:某初二学生小霞今年15岁,父母离异,小霞与爸爸一起生活,爸再婚后,继母不让一起生活,生母也不肯接纳她,暂住亲戚家,常迟到,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多次体罚,后到一家饭店招工,成为服务员。

问:

(1) 材料中的哪些人或单位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

(2) 假如你是小霞,你会怎么办?

举例:1998年5月7日早上,新疆乌鲁木齐一名12岁的小学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受到抄写语文课本从第一课到第十八课的处罚。踵,这名小学生在家自缢身亡,这一事件引起乌鲁木齐市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专家指出,这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粗暴,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心理素质亟待加强。

阅读残疾人的人身权益受法律保护,回答:

1、          什么叫残疾人?

2、          你们身边有没有残疾人?他们的生活怎样?有没有困难?

3、          国家法律对保障残疾人权益作了怎样的规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