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教案4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04 14:49:58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第一课时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伟大党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立足现实的精神,产生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材料收集和展示交流,明白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清楚初级阶段的表现、时间,进一步明确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以及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明确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教学难点: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的根本任务。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我们国家正逐步走向繁荣,特别是我们浙江的绝大部分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什么我们国家还会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往往不能全面地、冷静地看待和思考。因此我们教师应帮助学生如何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现象。

2、学生的需要:初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

观看新闻时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于2006615日上午在上海隆重举行。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出席了会议,胡锦涛作为主席国元首主持了会。会后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联合公报》。”

    学生谈观后感,感受今日中国的强大。

教师点拨,转承。“在今日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出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活动一:“感受中国力量”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上所起作用的新闻。学生在课堂上将搜集到的新闻与同学进行交流,大家一起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感受今日中国的力量。

活动二:“寻找身边的变化”

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家庭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迁。让学生在课堂中来谈谈自己的调查发现和调查心得。感受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真切变化。

活动三:“火眼金睛”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发展成长,一个和平、合作、负责的中国形象正展示在我们世人的面前,“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年均为8.8%,大大超出了7%的预期值。那所有的一切是否意味着,我们即将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呢?”让学生带着疑惑,阅读材料,进行思考。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进行点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链接: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起止的时间。

活动四:合作探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为什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生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概括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从而得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活动五:你说我说

    请学生们列举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正当合理的需求无法被社会所满足的现象。

教师点拨,其实这种种,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相关链接: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教师追问,那该如何来解决矛盾呢?通过共同分析,得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的内容,提出以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活动六:追根溯源

    “今年是建党85周年,建国56周年。回顾历史,我们‘中国号’的社会主义航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急流险滩,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四件大事”相关的视频片断。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中国号”能劈波斩浪,高歌向前,靠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动摇。

相关链接:介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地位。并指出:这是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四、教学中的困惑

思想品德是一门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的,这种综合性是学生生活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体现。教学应正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应依据课标,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体现综合性;同时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培养的目标,合理补充其他教学资源,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第二课时  党的基本路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面对生动活泼的材料,如何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准确得出结论,这是理解本科书和全书的一项重要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关注知识本身内在的关联性,提高其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有了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并认识我国取得成就的最根本原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必要性及其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用实际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去坚持基本路线。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学生容易忽略或梳理不清的,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突出这个难点,能用浅显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三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的需要:学生树立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或许会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要上升到综合的理性的高度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点拨。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