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音乐家海顿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
课题 |
第三课 音乐家海顿 |
计划课时 |
2课时 |
|||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
本课“海顿的故事”中讲述的两则生动有趣的故事,体现了海顿天生的乐观派性格,反映了当时作为贵族的音乐仆人那种万般无奈的社会地位。同时巧妙地引出海顿的两首著名的交响曲,即《告别》和《惊愕》。根据这两首交响曲在力度上的突出特点,在此安排四年级学生需要了解和运用的音乐知识“力度术语和记号”的学习,使学生在交响曲的听赏中,获得关于力度表现力的充分的、具有震撼力的第一印象,为学生运用力度术语和记号奠定基础。 |
|||||
教 学 目 标 |
1、能简要说出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2、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
|||||
教 学 重 难 点 |
1、了解《告别》和《惊愕》所表现的内容。 2、学习力度术语和记号。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录音机 挂图 部分打击乐器 |
|||||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含 教 法 设 计 学 法 指 导 |
听故事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本课以海顿的故事为线索,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并在其中穿插《告别》和《惊愕》两首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通过哼唱主题、画旋律线、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参与音乐的表现。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情绪,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介绍海顿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
第 一 课 时 1、教师介绍海顿生平简介。 2、教师讲述海顿的故事。 |
生听教师讲解。 |
通过听故事的形式,了解海顿的生平以及他创作乐曲的背景。 |
|||
二、欣赏《告别交响曲》第五乐章节选 |
1、听赏乐曲片段。 2、哼唱主题旋律。 3、画旋律线。 4、演唱表现。 |
1、生听赏。 2、生随乐哼唱。 3、动手试画。 4、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逐步减少演唱人数,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
通过这种人数变化的演唱,体验乐曲场景。 |
|||
三、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
1、听海顿故事之二。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通过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4、哼唱音乐主题。 5、参与表现。 ①按照强弱记号演唱。 板书了解: 渐强﹤渐弱﹥ PP﹤ff﹥PP ②自选方式表现乐曲。 |
生随琴哼唱。 学生可用人声、打击乐器、以及身势动作参与音乐表现。 |
1、熟悉主题旋律。 2、通过多种形式表现音乐,使学生从感性上体验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
|||
四、课堂小结 |
1、教师小结并评价学生的表现。 2、结束课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