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8-23 08:56:37

一、教材分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奏响我们共同成长的和和弦》第一个主题《善待他人》的第三课时,旨在让学生懂得人生活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是要互相帮助的。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在这种互相帮助中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人,帮助人,也欣然接受别人帮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并同时收获着快乐。

    2、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尊重别人,善待他人,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3、理解并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甜美,具有关爱他人的胸怀。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

    2、学会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

    3、拟定个人“玫瑰行动”计划并认真实施,进一步深度体验帮助别人,惠及自我,奉献他人,心生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价值蕴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深刻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内在含义,待人处事使用“玫瑰话语”,主动地去关心人,帮助人,有善待他人的“玫瑰事迹”。

四、教学准备

    1、将课本第7页的两则故事,分别改编成两个小品。指定4名学生分别扮演薛大伯、瓜农、盲人老奶奶、李君,进行简单的排练。

    2、准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音乐磁带。

    3、学生准备一个自己帮助别人的小故事,制作成玫瑰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新授课

    1、理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⑴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让大家看两个小品表演,看完后大家来谈一谈体会。

    ⑵表演与交流:第一步,4人分别表演两个小品;第二步,交流。薛大伯给乡亲们送西瓜良种,为什么能获得双赢?盲人老奶奶为什么要提着灯笼夜行?

    ⑶师生对话: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内在含义。a“人”字,由一瞥一捺组成,彼此间相互帮衬着;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关照,相互帮助。 b对于帮助别人,有一个比喻,叫做“赠人玫瑰”。这个比喻很形象、很美。你喜欢这个比喻吗?说说你的想法。C当你帮助别人时,你会看到别人的笑脸,收获别人的感激,你的内心也是很快乐的。这种因“赠人玫瑰”而在自己心中所充盈的快乐,也可以比喻为“手有余香”。你在帮助别人后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2、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⑴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玫瑰卡片,分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帮助别人的小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⑵四人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有意识的摸底,找出三个有代表的同学等会在全班交流。

    ⑶全班交流,充分讨论。旨在通过三个同学讲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有时需要别人帮助,有时要去帮助别人,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人很人要互相帮助,从而更进一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很快乐,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刻含义。

    3、体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⑴师:你给他人送出过“玫瑰话语”吗?你感觉到“玫瑰余香”了吗?

    ⑵请大家看书第8页上的“玫瑰话语相互传递”,大声读出来。

    ⑶分四人小组,互相赠送玫瑰话语。

    ⑷全班讨论:当你收到别人的玫瑰话语之后,你应该怎样回答?你是怎样回答的?你的心情如何?旨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生活的路上,常给他人温暖的话语,自己也能得到温馨的回报,多给他人前进的力量,也给自己增强了信心,帮助他人,惠及自己;奉献他人,心生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4、怎样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

    ⑴阅读第9页上的志愿者,着重感悟文中所述志愿者服务形象的特点;阅读高尔基给儿子信的节录,着重感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自己的生活就会轻松和愉快。

    ⑵全班交流:读了《志愿者》和高尔基的信,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

    (二)操作

    在第9页的空白处,填写我的“玫瑰愿望”和我的“玫瑰行动”计划。

    (三)让学生把“玫瑰愿望”和“玫瑰行动”计划分别写下来,由学生做嘉宾主持,晒晒自己的“玫瑰愿望”和“玫瑰行动”计划,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机智的抓住一个个小细节,引向主题。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这一课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说给予爱的人和得到爱的人都将使生活充满快乐。让我们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歌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吧。

    (五)先放听卡拉ok磁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然后学生跟着齐唱这首歌。

六、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紧紧围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主题,从课前准备开始,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帮助别人时的感受,到课堂上启发感悟赠人“玫瑰”的快乐,再运用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们说真话,说心里话,得到了孩子们真情地投入。

    我分四个层次组织了教学:第一层次是理解“玫瑰”:从学生表演两个小品引入,通过薛大伯和盲人老奶奶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而进一步明确“人”字,由一瞥一捺组成,彼此间相互帮衬着;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关照,相互帮助。第二层次是感受“玫瑰”:让孩子回忆自己做过的对别人有帮助的好事及赠人的“玫瑰”和收到过的“玫瑰”,得到同学的肯定,得到他人的帮助,得到朋友的宽容等,孩子们从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找到了一朵朵小小的“玫瑰”。通过小组交流,人人有说话的机会,在全班交流,老师巧妙的引导,适到好处的评价,睿智的指点,使孩子们会感受到在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玫瑰”。第三层次是赠人“玫瑰”:我先让学生分四人小组,互相赠送玫瑰话语,亲身感受给予他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很快乐。玫瑰话语中有赞美,有宽容,也有帮助。大家都很开心,孩子们突然懂得了爱心的表达并不是救命、救火的大事,而是生活中一些小事,很小很小的事,是我们随手可做的事。第四层次是以“怎样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来组织的,让学生把“玫瑰愿望”和“玫瑰行动”计划分别写下来,由学生做嘉宾主持,晒晒自己的“玫瑰愿望”和“玫瑰行动”计划,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机智的抓住一个个小细节,深化主题。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