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23 09:00:29

一、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规则在哪里》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主题的第一课,这一课是一个开放性的主题,教材内容只以几幅图片和几句简单文字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创生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多种资源充分激活我们的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看视频资料,感受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能够主动发现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缺乏自觉遵守的意愿。因此,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明白规则无处不在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应力求让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逐渐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3、活动目标:

情感:通过体验、观察和对比,感受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能力:学会采用查一查、问一问、找一找等方法去调查生活中的规则。

知识:知道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做游戏,还是做其他事情,都离不开规则。
4、活动重点:

1)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感受规则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和安全,自觉遵守规则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作文引入,做好铺垫

过渡:今天我们的品德课堂有许多老师参加,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好吗?我们的教室真热闹,不过也显得有些拥挤,有位同学对拥挤深有感触,让我们来看看他写的这篇文章。
1、学生作文《假如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

ppt)周末跟着妈妈上街,车挤、路挤、商店挤。放眼望去,到处是人,唉,假如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那该多好。  
假如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我会乘着飞机去环游世界,去美国走走、去北极看看。   假如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我会乘上宇宙飞船,去宇宙玩一玩,去看看太阳,看看月亮,到那些我们不了解的星球上逛逛。    

假如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我会乘着潜水艇,沉入海中,去碰碰鲸鱼,摸摸鲨鱼,骑骑海豚,捉捉螃蟹。   假如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我会呆在家中打打电脑,看看书。我是多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啊。  
2、指名每人读一段,问: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自由但孤单……)

小结:只有一个人,我们可以无所顾忌,自由自在,可是,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没有老师和同学,那也太孤单了,连做游戏,都没有伙伴。
设计意图: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只是幻想,并不现实,而且也存在弊端,为进行人多时的“规则”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游戏体验,感悟规则
过渡: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做游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过桥”的游戏吧。

1、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1)请两组各十位同学相向“过桥”,比一比哪组用时最短?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其他同学负责计时。

游戏时,教师注意观察,找出被挤在其中的同学。
2)教师采访,学生反思   

游戏结束后,先公布时间,然后让被挤的同学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
3)小组讨论,制定规则

小组讨论:你有没有办法让这个游戏用时更短,同学们还不会被挤得这么难受?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混乱,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分好组、按顺序通过。

4)再次游戏,深化体验
5)采访学生,内化提升

小结:当我们和大家在一起时,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想到他人,一定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有序地游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有意设置游戏不按规则做,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从中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规则的初步感知,为寻找身边的规则作铺垫。

活动(三):资料启迪,升华体验
过渡:这个游戏让老师想到了一件发生在校园的惨剧。

1、观看(视频)湖南湘乡踩踏事件
2、问: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谈感受。(靠右行,不拥挤。)
3、齐学歌谣:《文明上下楼》

同学们,要注意,上下楼梯不拥挤。
排好队,按秩序,规则要求记心里。

上下楼,靠右走,通道顺畅又安全。
会礼让,不拥挤,文明礼貌我做起。

总结提升:没有分组、有序的规则,我们连一个小小的游戏都无法进行,没有靠右走、不拥挤的规则,我们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证,看来规则真的很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发生的血淋淋的事件,加深学生对规则重要性的认识。

4、我当小法官:让学生辨析违规图片(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课堂规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受规则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活动(四):作业安排,拓展规则
过渡:规则在我们的游戏中,规则在我们上下楼梯中,那么规则还在哪儿呢?这节课的作业就是找找规则在哪里(板书:规则在哪里)

请同学们打开书45页,看看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寻找规则呢?
交流。

小结:课后,清同学们查一查、问一问、找一找……用想到的方法去收集我们身边的规则了(板书):家庭生活中的规则、学校生活中的规则、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调查的方法,保证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活动(五):课下实践,落实规则
小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我们安全有序地生活、学习的保证。在这节课中,我们交流了游戏的规则、上下楼梯的规则,那么下课时又有些什么规则呢?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设计意图:课堂上时时有规则,处处是教育,利用下课时的这一资源给学生一个从现在做起的实践空间。
《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实践,我理解了。”所以,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规则”是一个枯燥而又乏味的话题,在这节课上,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规则,并且自觉地遵守规则,还要让学生从有意识地要我遵守规则转变为我要遵守规则,从外在的道德转化转为对学生道德的引导,进而促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教学中,我尽量以一个活动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改变传统的学文明理的说教方法,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规则在哪里》教学伊始,通过学生作文《假如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引入,让学生明白这只是幻想,并不现实,而且也存在弊端,为进行“人多”时的“规则”教学做好铺垫。然后,我以学生喜欢做游戏作为切入点,让他们从没有规则的游戏中寻找规则,感受规则的必要性。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生活体验必然充满整个课堂。为了加深学生对规则重要性的认识,我又引用了湖南湘乡踩踏事件,让学生铭记血淋淋的教训。最后,让学生辨析各种违规图片,明白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受规则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完美的地方。如:教学时为了“按铃声”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没能采取妥善保护孩子们的方法,忽视了那些“方兴未艾”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这可能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当课堂上出现别样的声音“我喜欢一个人的生活”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让他知道喜欢代替不了现实即可,不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其他的声音来“批判”或“同化”他。毕竟,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维,而不是打造整齐划一的模具。

今后,我要不断提高学科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或许课堂会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就真的能够行之有效了。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