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专题一 第1课 斯密的理论贡献 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三
课题:选修2专题一 第1课 斯密的理论贡献
作者:三亚港务局学校高中政治组
选修2专题一第1课《斯密的理论贡献》教学设计
课题:斯密的理论贡献 课型:新授课 课时:总2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2)重商主义者与斯密对于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不同看法
(3)斯密对价值的理解
(4)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阶级结构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分
工理论的主要观点内容
2、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
象到本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难点: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教法:提纲导学法、探究释疑法、讨论法
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自主研习】
一、要点梳理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 "的加速、对 掠夺的加剧和 进步的加快,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2.斯密提出政治经济学有两个目标:一是 ,二是 ,使公务得以进行。
3.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 决定的。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换过程是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他颠倒了 的关系。
4.斯密是第一个根据 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 、 和 三大阶级的人。三大阶级划分理论与以往的划分比起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二、疑点初思(提出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想法。待新课学习结束后,再给出完整答案。)
疑难问题:
【课堂教学】
一、时代的呼唤
1、斯密所处年代的英国社会状况
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1)圈地运动达到了高潮;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科技进步的加快。
(2)重商主义的影响;封建势力的影响。
(学生讨论完成)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利条件)
(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资本。
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殖民地的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上述条件。
3、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因素
受重商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
二、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含义
1、重商主义者的观点的政策主张
(1)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
(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当一个国家没有金矿的情况下,怎么办呢?)
(2)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
(引导学生简单回顾贸易顺差的知识点,思考一个国家怎样扩大贸易顺差?)
(3)民穷国富
原因:一方面可以为出口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从国外获得尽可能多的金银;另一方面可以因国内工资水平低而降低本国产品的成本,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国家应该怎么做呢?)
(4)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张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小组讨论:如何评价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反映了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货币资本的强烈愿望,对加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在新的条件下,妨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斯密的观点
(1)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重商主义主张财富只是金银)
(2)财富只能来自生产领域(重商主义主张来自于对外贸易)
(3)富国裕民(与重商主义主张的"民穷国富"相对立)
(4)政治经济学有两个目标
A、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
B、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引导学生思考:试对"富国裕民"主张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5)斯密的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和要求。斯密关于如何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以增加国民财富的论述,以及关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注重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的论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1、斯密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
(1)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A、使用价值:特定的物品的效用
B、交换价值: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