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体育活动《乡村狂欢节---游花灯》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9-26 22:26:09

 活动背景

    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根据纲要精神,我园把乡土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原有的课程整合起来,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乡村狂欢节》传统节日活动体系,从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乡土游戏的实践研究入手,通过研究、收集、整理、自编出适合3-5岁幼儿玩的乡土游戏,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在感知中提升,让民族与传统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每个参与者的内心。
    “游花灯”这一活动是我们当地一项传统的民间节日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十三----十五各宗室都有出花灯统一到村中心地带汇集沿街主干道巡游的习俗,尤其是十五日最为壮观,各宗室花灯在集中巡游三圈后要举行宗祠祭祖活动。只见花灯在锣鼓和十番乐曲声中由大龙引路过街走巷,走过乡间的田埂、小桥、小沟、水渠依次到各宗室祖祠绕着祖祠前的池塘左三圈、右三圈游走以祈求来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孩子们都很熟悉喜爱,因此为幼儿园开展“游花灯”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在本次活动中,我适当地设置了一些情境,让幼儿练习抬着花灯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走,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臂力量,而且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与同伴合作精神的发展。深刻感受传统活动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
    活动目标
    1、练习抬着花灯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走,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通过活动,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培养与同伴的合作精神。
    3、感受传统活动所带来的愉悦,体验乡村狂欢节浓郁的乡土风情。
    活动重、难点
    1、在一定高度和宽度上走各种基本队形的平衡练习。
    2、能踩着鼓声节奏整齐的走。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观看“游花灯”录像。
    2、录音机1架,“大龙”、锣鼓、闹元霄、十番乐曲音乐若干段。
    3、高度、宽度、坡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四条,树桩、易拉罐若干
    4、自制花灯人手1个。
    活动过程
    一、 准备活动
    1、播放《闹元宵》歌曲幼儿跳秧歌舞(引导幼儿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2、播放《闹元宵十番乐曲》引导幼儿回忆观看“乡村狂欢节”的游花灯情景引出活动主题:
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欢快活泼、高兴热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游花灯热闹的场面)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小花灯,我们也来游花灯吧。
    (评析:以幼儿喜爱的民俗活动引题,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题话语简短,目的性强,为幼儿进入后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探索活动
    语言导入:游花灯要走过田埂、小桥,这里有许多田埂、小桥,我们都去过各种田埂、小桥,过田埂、小桥时想想怎么样才能稳稳当当地过。
    1、探索过“田埂、小桥”的方法:
    你过田埂、小桥时有没有碰到困难?我们可以怎么样来解决?怎么样才能又快又稳地过田埂、小桥?
    (评析:这里,老师没有直接将游花灯过田埂、小桥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也没有提类似“花灯该怎么抬”这种与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而是使问题既具有启发性,又具有针对性,直接将幼儿的练习集中于抬着花灯在平衡木上走的练习上。)
    2、幼儿第一次过田埂、小桥交流
    “刚才,你是怎样走过田埂、小桥的?”“谁跟他的方法不一样?”……“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更好、更稳?”
    (评析:老师学会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尝试获得抬花灯走过田埂、小桥的平衡练习比老师直接传授的方法结果要好。因为动作技能的目标同样实现了并在其中又渗透了孩子的思维品质培养,它是老师直接传授无法达到的。)
    3、幼儿再次过田埂、小桥
    ① 幼儿尝试走不同类型的田埂、小桥(高低、间隔、宽窄等)
    ② 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走不同的田埂、小桥。
    (评析:这一环节的练习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发挥了幼儿的潜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过自已搭的田埂、小桥
    幼儿合作用平衡板、树桩、易拉罐搭桥,并尝试走自己搭的田埂、小桥(如○ΔΣ∽∞)
    (评析:这一环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再一次吸引和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即增加了练习的难度与密度,又有利于孩子们在挑战中认识自我,增强了信心。)
    三、游戏:《游花灯》
    师:刚才老师接到了旅行社打来的电话,一个外国旅游团想观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表演《游花灯》我们出发吧。
    在锣鼓乐曲声中各组幼儿跟着“大龙”依次沿着“=-∽∨-○”布置好的线路图变化队形进行《游花灯》游戏活动。
    (评析: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平衡木上练习走基本图形,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平衡感,它即是前面环节的递进又与游花灯队伍壮观美的形式相组合。这一环节将活动引向了高潮,使每一个幼儿都感受传统民俗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放松活动
    ①幼儿听音乐做放松运动,并适当休息,擦汗。
    ②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
    教研组总评
    活动内容生活化、游戏化,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新《纲要》中指出的"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协调性、灵活性"的精神。其次,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在幼儿主动尝试的过程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最近发展区",改变了"一刀切""一个样"的动作要求。采用幼儿个体的、伙伴合作的、集体游戏等多种组织形式,灵活变化,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开展游戏。再次,环节的安排上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整个活动从"创设情境、活动身体→自由探索、交流玩法→增加障碍、层层递进→解决问题、集体游戏→游戏结束。"
    环环扣紧,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风俗民情资源的开发,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感受到传统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激发了幼儿对民间游戏的爱好和愿望,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