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技 母鸡啄米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9-30 09:39:44

一、设计意图:

 

 

有一天,贝贝带来了一个小蜗牛的抽拉玩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拉一拉外面的小塑料杆小蜗牛就会动呢?由于这个玩具是封闭式的,所以小朋友对于这个问题既好奇却又无法解决。作为教师的我,也觉得很好奇,但当时真的无法解决,孩子们的好奇心更是强烈。《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应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幼儿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去探索和发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结合我班的研究子课题《贴近幼儿生活开展大班科学活动》,我设计了大班科技小制作:母鸡啄米(不封闭的),由于这个活动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生成的,所以幼儿对此兴趣很浓,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让幼儿主动探索、操作,感知、理解抽拉玩具的制作方法和原理。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掌握玩自制抽拉玩具“母鸡啄米”的方法,在探索中学会用订书钉连接活动拉杆。

2、体验探究与制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母鸡啄米”玩具人手一个;

2、幼儿使用过订书机;

3、幼儿人手一份制作“母鸡啄米”的材料;

4、“母鸡啄米”流程图;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抽拉玩具“母鸡啄米”,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小朋友看,谁来了?”

(2)“母鸡一动一动的像在干什么?那我们就叫它“母鸡啄米”玩具,你们有没有发现母鸡为什么会动呢?

(3)“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母鸡啄米”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

 

 

(评析:“母鸡啄米”玩具的出示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教师针对性很强的提问“母鸡为什么会动呢?”把幼儿一下子带到了探索的关键点—拉杆上,这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打下了基础。)

 

 

2、幼儿探索理解“母鸡啄米”玩具的制作方法。

(1)“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当幼儿说出是用订书钉把小纸片和拉的这张纸条连起来时,教师进行示范(横着连接)小纸条不能活动,“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纸条动不了呢?引导幼儿采用与成品对照的方法,发现正确连接小纸条的方法。幼儿说出正确的方法后,请幼儿来示范。

(2)师幼小结:原来母鸡会动的秘密在这根拉杆上啊,在用订书钉把它们连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教师放慢语速,带动幼儿讲述)让订书钉的两个脚一个在小纸条上,另一个在拉的这张纸条上。

(3)“拉杆做好了,那还需要做些什么,他才能变成一个“母鸡啄米”的玩具呢?我们一步一步来,谁来说说第一步。”

(4)幼儿说出将一张纸对折教师出示第一步的流程图。

(5)“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要剪一个口子?怎样剪才能让小纸条正正好好地钻过去呢?”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第二、三步流程图。

(6)“拉杆我们刚才已经做好了,”教师出示第四步流程图。“第五步要做什么呢?”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第五步流程图。“还缺什么呢?”教师出示第六步流程图。

(7)小朋友们可真棒,在你们的指导下老师一步一步地做出了“母鸡啄米”的玩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看啊?那在制作时遇到困难可以怎么办?

 

 

(评析:通过幼儿的观察,发现母鸡会动的秘密在拉杆上,教师注重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采用让幼儿试一试、与成品对照一下的方法,发现拉杆制作的秘密,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然后再请幼儿一步一步地说一说怎样让它变成“母鸡啄米”的玩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在幼儿的指导下教师做出了“母鸡啄米”的玩具。)

3、幼儿操作,教师给予适度指导。

   强调重点:挖洞时要根据小纸条的宽度。

   注意难点:在连接活动拉杆时,订书钉的一个脚要在小纸条上,另一个脚在拉的纸条上。

 

 

(评析: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自身的尝试,不仅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幼儿相互玩一玩自制的“母鸡啄米”玩具,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

(1)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和同伴交换玩一下你的玩具,抽一抽拉杆,看看母鸡会啄米吗?

(2)运用拉杆你还可以制作什么玩具呢?老师在区域中提供了小朋友需要的材料,等游戏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去试一试。

 

 

(评析:在相互交换玩一玩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掌握了玩“母鸡啄米”的玩具,在让幼儿说一说运用拉杆还能制作什么玩具的过程中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再次制作的兴趣。)

 

 

五、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通过让幼儿玩一玩(母鸡啄米的玩具)→打开找一找(母鸡会动的秘密)→说一说(母鸡啄米玩具的制作过程)→做一做(母鸡啄米的玩具)的流程展开的。整个活动注重幼儿主动探索,采用先“幼”后“师”,先“试”后“学”,先“放”后“收”的尝试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直接与“母鸡啄米”玩具的互动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母鸡会动的秘密,然后利用实物流程图帮助幼儿具体、形象的理解、掌握它的制作方法,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性、探索欲、希望尝试的愿望,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科学操作能力,拓展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