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doc
教学设计思想:
《土壤的保护》一课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的原因。要求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对身边土壤展开调查,以画画的形式启发想象,为课上交流、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做准备。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的思想,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联想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猜想出造成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调查周围土壤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做好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三、科学知识目标
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2.联系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一条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
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交流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多媒体课件。水土流失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的草皮,水、自制喷壶或烧杯、砖块、2个大的托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欣赏视频(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希望!)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
(二)新课教学
1.播放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教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播放视频)
学生回答。(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能会发现黄河的水很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等。由此还可能提出:a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b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c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为什么沟壑纵横?d黄河的两岸为什么少树木?等问题)
教师:大家提出来这么多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黄河水变黄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一下。
2.实验
活动:水土流失实验
教师:老师先来演示一下这个实验,然后大家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述如何进行实验及注意事项。
演示过程:教师事先要准备好种有草皮的一个盒子,在另一个浅盒子中填满壤土,并拍实。分别在两个盒子一端的下面放一块砖,使其倾斜,在另一端的下面各放一个托盘或盆(参见学生用书)。在盘上方同样的高度,同时用喷壶往两个盘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教师:大家看清楚了吗?下面4人一组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讨论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两个盒子中的壤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汇报。
教师:请大家把结果写在P27的表中,然后小组讨论草对壤土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
教师:哪个小组说说草对壤土的作用。
学生汇报。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结合书上P27图大家想一想,如果森林被砍伐了,暴雨或洪水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大家再想一想,黄河流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根据这些事实,谁来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
学生举手回答。
4.作业:搜集有关土壤受破坏的资料并画一幅《美丽家园》的想象画。………………………………【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土壤的保护课件.ppt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