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胀冷缩 ——教科版《科学》三下《冷与热》单元第2课第2课时
【单元分析】
《冷与热》是一个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单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能时刻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同时,对冷与热的探究又是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本单元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共13个活动组成。
【课时分析】
前一课已让学生经历了对水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认识到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空气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要求学生不但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而且还要在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科学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例如,在“热胀冷缩”这部分内容中,要求学生不仅仅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热胀冷缩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会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如教材66页中对热胀冷缩概念的表述,不能看作是简单的结论,而应是学生通过前面一系列的探究以后得到结果的一种提炼,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代表着探究活动的延续,从中蕴含着定义、结论揭示的科学方法,强调了一种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暗示着学生一堂科学课的结束,并不是代表着科学研究的结束,更广阔的世界是在课外。
【课时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认识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对结论的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思路】
1、吸引力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充分展示科学课实验教学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要让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例子,并指导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3、教师要尽可能地压缩自己的活动,留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4、努力使学生在课堂内带着问题来,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教学重点】 对空气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的观察,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空气与水的热胀冷缩的不同之处。
【实验器材】 学生:气球、烧瓶、乒乓球、软饮料盒、试管、易拉罐、热水、冷水、水槽、自行车气门心、矿泉水瓶等
教师:学生器材一套、固体热胀冷缩装置、喷泉装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
师生互动过程 |
教学思路 |
一、 复习实验 谈话导入 |
1、师演示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讲讲什么是热胀冷缩(体积的变化), 说说生活中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例子。 2、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像水一样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大自然中,除了液体还有哪几种物体? 3、气体和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
这个安排既是旧知识的复习,也是为后面“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铺垫。 |
二、科学探究过程 |
1、以空气为例,猜测: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不能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设计个实验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比一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法好,哪个组办法多? |
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实验,以事实说话。 |
㈠、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 ㈡、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 ㈢、 联系生活 知识运用 三、 课外小结 知识拓展 四、 整理器材 |
提示:用什么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用什么办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 想什么办法能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3、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教师巡视。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来演示实验,教师通过录像机直接把学生演示的情况打到屏幕上。 教师在学生的演示中,要不断地鼓励,无论学生想出的办法是否合理可行,都要让他们在不断的试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5、师表演空气热胀冷缩的小魔术。自动压扁的矿泉水瓶、喷泉表演。 6、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的结论是: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过,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液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哪固体有没有呢? 2、思考:你可以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 3、出示固体热胀冷缩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并演示小球正好通过铁圈。 4、师演示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5、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6、自行车气门心说说是如何装入的,学生分组操作。 7、火警演示器演示 8、与水相比,固体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说说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了解生活中人们是怎样防止和利用热胀冷缩的。 水泥地(铁轨)之间的缝隙、夏天冬天电线的长短、夏天自行车气打的不要过足,还有火警报警装置等。 通过上节课和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课堂中我们做的实验有限,更多的物体是不是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还需要我们在课外去实验,去研究。当然,我们现在的研究还必须要爸爸妈妈帮助,特别是用到火来加热,更要注意安全。 同时,我们平时也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学会利用热胀冷缩这个现象,为我们人类的生活服务。 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 |
在这里安排了较多的教学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小组自主探究。 学生的演示实验,通过摄像机打到屏幕上,能变小为大,变模糊为清晰,极大地吸引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这个问题是鼓励学生通过比较有新的发现,同时也给学生经充分的机会交流、探讨。 教学到这里,学生自然会想到固体也会怎样?教学中,附带再讲一下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法。考虑到危险性,所以还是用教师演示的方法。 科学课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指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也是科学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材里这样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研究的空间。科学课的特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整理好器材,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为下节课做准备。 |
教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