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蚕宝宝》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下年级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二课时 可爱的蚕宝宝
教材说明
教材共3页,有5个活动。建议本课的学习,在蚕出世后2周进行。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这时的蚕宝宝的确很可爱;二是蚕长到现在,身体的变化较大,学生们可交流的话题较多;三是对蚕宝宝两周来的观察记录进行小结,为继续观察好蚕宝宝的生长做好准备。
第一个活动:交流蚕的新变化。经过一段时间,蚕的各方面都有所变化,学生们能交流的话题会很多:从身体黑乎乎的蚁蚕到身体白胖胖的蚕宝宝;从身体长度的变化到食量的增加,等等。希望通过交流,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第二个活动: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十分显著的特点。蚕为什么要蜕皮呢?如果学生知道,那么,蚕蜕皮前后外形变化的记录,将可以作为印证的事实材料;如果学生们不知道,应该允许他们提出猜想。那么,蚕蜕皮前后外形变化的记录,将可以作为探究“蚕为什么要蜕皮”的事实材料,进而明白“蚕为什么要蜕皮”。因此,对蚕蜕皮的观察记录与它的生长变化的记录一样,就显得很重要。
由于蚕一次蜕皮的时间较长,学生们观察起来有困难,对蚕宝宝蜕皮过程的描述,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教师自己应对蚕蜕皮的现象作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再现蚕蜕皮的过程。
第三个活动: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蚕宝宝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等方面的观察,也就成为可能。这方面的观察活动,学生们有了对蜗牛的观察作基础,相信他们会做得很好。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个观察活动中的描述和记录不容忽视。
“比一比,全班同学谁养的蚕宝宝最大、最重。”这个活动将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会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第四个活动:其他动物的宝宝是什么样的。教材列举了蝴蝶、袋鼠、青蛙和蜻蜓四种动物。除袋鼠外,蝴蝶、青蛙和蜻蜓的宝宝与它们的妈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前一课,学生已对蝴蝶、青蛙和鸡等动物的卵观察过,这里再对这些动物及它们宝宝的模样进行比较,是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
第五个活动: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蚕要结茧,学生们都知道。但蚕什么时候才结茧呢?这需要学生们在养蚕的过程中细心观察。一般情况下,蚕蜕皮四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就不再吃桑叶,身体也发亮了,这时蚕宝宝开始结茧。蚕宝宝结茧时自己会找一个便于结茧的地方。为了方便蚕宝宝结茧,可以用小棍为蚕宝宝搭个架子。在观察蚕宝宝吐丝的过程中,学生们一定会有些问题提出来,这是应该鼓励的事,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用:放大镜,直尺,天平。
教师用:有关蚕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其他动物幼体的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蚕宝宝出生已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了蚕宝宝的哪些变化?
2.交流蚕的新变化。
·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描述其他新发现。
3.观察蚕宝宝换外衣。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蚕宝宝蜕皮的。
说说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
蜕皮前后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
蚕宝宝蜕皮要用多长时间?
你的蚕宝宝蜕了几次皮?
·记录蚕的这些变化情况。
·观看蚕宝宝蜕皮过程的录像片。
·讨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
将要蜕皮的蚕宝宝是怎样的?
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差别?
蚕宝宝慢慢长大了,谁来给它换新衣服?
4.观察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蚕宝宝怎样吃食物?
·蚕宝宝怎样运动?
·讨论: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有什么用。
·量一量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称一称蚕宝宝有多重,比比谁的蚕宝宝大。
·把你的蚕宝宝画下来。
5.讨论比较,其他动物和它们的宝宝。
·美丽的蝴蝶和它的宝宝是怎样的?
·袋鼠和它的宝宝是怎样的?
·青蛙和它的宝宝是怎样的?
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发现。
6.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
·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前身体是什么样的,它会做些什么?
·你能帮蚕宝宝盖新房做些什么?
·观察蚕宝宝是怎样为自己盖新房的。
·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你有什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