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植物、人》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8 10:50:20

教学内容分析:

《动物、植物、人》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第四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上部分:

第一部分:找出动物和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动物和植物是生命世界里两个庞大的分支,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呢?我将这一个大问题具体到学生熟悉的兔子和萝卜身上力求通过这两种具体的事物导出问题。为帮助学生明白动物和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我采用了集合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第二部分:找出动物、植物、人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这个环节是本单元的总结,即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包含两面个层次:首先是把人与黑猩猩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人类也有生物,也具的生物的特征,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然后将动物、植物、人放在一起比较,虽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但有了前面的铺垫,还是容易理解的。最后让学生对动物、植物、人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体会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求知欲强,对科学知识有兴趣,对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充满好奇,但合作意识较弱。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动物、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还不能把知识概念化,所以在教学中对知识的“度“把握很重要,不求知识的系统、完整,不涉及过多过深的内容,只求简单、概括、能够理解。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已有知识判别动物植物与人的相同、不同之处。

科学知识

1.了解动物、植物与人的相同、不同之处。

2.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动物、植物与人应和谐相处的道理

2.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根据已有知识判别动物植物与人的相同、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多媒体

          生带想研究的植物、动物、

教学过程:

(一)、动物与植物的相同、不同之处

一、导入:师:这是什么?

生:小兔子。

师:小兔子有什么特点?

二、师引导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需求各方面来讨论小兔子的特点。

三、从外形特征、生长需求各方面来讨论萝卜的特点。

四、生小组讨论小兔子和萝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完成记录单后汇报结果。

(二)、人与动物的相同、不同之处

一、讨论人与黑猩猩的不同点。

二、讨论人与黑猩猩的相同点。

三、归纳人与动物的相同、不同之处。人也是动物。

(四)、动物、植物与人关系

学生针对自己带来的动植物进行研究,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            讨论动物的相同点,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动物。

二、            讨论植物的相同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是植物。

三、            讨论动物、植物与人的相同点,学生理解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四、讨论动物、植物与人有什么不同点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一、学生说一说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

二、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动物、植物与人的关系。

三、作业:用圈图把动物、植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教学设计说明:

《动物、植物、人》这一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下的第四课。在设计这一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和课标。做到设计既紧扣课标要求,也有自己的开拓创新,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一、环节设计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我对教学内容作出了以下的安排:

第一部分:找出动物和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动物和植物是生命世界里两人个庞大的分支,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呢?我将这一个大问题具体到学生熟悉的兔子和萝卜身上力求通过这两种具体的事物导出问题。为帮助学生明白动物和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我采用了集合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第二部分:把人与黑猩猩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人类也有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找出动物、植物、人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将动物、植物、人放在一起比较,虽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但有了前面的铺垫,还是容易理解的。最后让学生对动物、植物、人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体会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第一部分的教学,老师重点引导孩子从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需求各方面来讨论小兔子和萝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第二部分学生讨论人与黑猩猩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好了探究方法,探究角度方面的准备;第三部分的教学又是对前面讨论的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人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作更深入的的讨论,让学生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植物、人的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大概念的认识。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出发

教学本课我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发现动植物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呢?我将这一个大问题具体到学生熟悉的兔子和萝卜身上力求通过这两种具体的事物导出问题。在探究动物、植物、人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时我让学生带来了他们家中的最熟悉的动植物,让学生能更好地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还不能把动物、植物、人、生物等知识概念化,所以在教学中对知识的“度“把握很重要,不求知识的系统、完整,不涉及过多过深的内容,只求简单、概括、能够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我都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动物、植物、人、生物等概念。

三、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我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探究动物、植物、人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四、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交流合作

在教学中我力求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注重营造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使学生对他人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在本课三个环节的讨论探究中,我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在探究中各有所长、可以互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在第一个环节,探险究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时,我让学生运用圈图来表示,直观易懂;第二个环节,探究人与动物的相同与不同时,我让学生通过表格来归纳,学生从表中能一目了然,人也有动物的特征,也属于动物,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自己区别于动物的特征;第三个环节,探究动物、植物、人的不同和相同,我也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来完成。学生能从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的方法,从而提升科学能力。

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程的结尾部分,我让学生讲一讲这堂课的收获,有些学生就提出了“人要保护动植物”,我紧扣他们的观点,问“为什么要保护?”,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