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四年(上).doc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直接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和教师演示效果要好的多。 |
教学背景分析 |
学习内容: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三年级及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初步的认识了空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及空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空气的组成,为他们以后深入学习有关空气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三年级及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初步的认识了空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及空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对于理解慢的同学,需多些启发鼓励。如果前两课的基础打不好,本课知识就很难理解了。 |
教学目标 |
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2.过程与方法:会用教师所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
教学准备 |
1.教师准备:水槽 蜡烛 火柴 细铁丝 螺丝帽 玻璃片 去掉底的饮料瓶 大小玻璃瓶各一个 红墨水 课件 2.学生(个人或每组)准备:每组一个水槽,一只蜡烛,一盒火柴,一个螺丝帽,一根细铁丝,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和一个完整的饮料瓶。 |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