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教学设计说明 |
人体这部分知识对小学生来说知识点并不需要掌握到太深的层度,到初中的生物课还会继续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后有保健的意识,在平时生活中懂得保护自己。 课本上有将关节分成三类:铰链关节、球状关节、旋转关节。但是我查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医学上不是这么分类的,有存在歧义。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于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关节,并了解关节的运动方式,知道关节的作用。 导入部分采用运用固定膝关节进行走路比赛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认识关节部分我先让学生说说对关节的理解,借此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之后观看骨骼走路视频让他们发现在动的时候主要是骨与骨的连接处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关节的位置处于骨与骨之间。紧接着出示骨骼模型让学生寻找人体中所有骨与骨的连接处,并提出问题“所有骨与骨之间的连结都是关节吗?”让学生明白像头盖骨也有骨与骨的连接处,但它并不能活动,不属于关节,必需是能活动的才是关节。随后通过寻找自己身上的关节来巩固什么是关节,进而认识一些主要关节的名称---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认识关节的运动方式部分,关节属于解暗箱,无法让学生看到实物,我让学生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判断什么关节主要参与了活动,它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并在此环节分发器材门的合叶、球形锁,游戏操纵杆,两者结合,由此归纳出关节的运动方式有旋转,屈伸,既能旋转又能屈伸。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上体现出了探究的过程,有学生亲身的体验,有借助生活中门的合叶、球形锁,游戏操纵杆等模型的辅助,还能体现出生活与科学知识的结合。 关节具有缓冲作用的教学上,我借助学生熟悉的跳跃落地的动作,利用视频播放慢动作,观察落地时膝关节的状态,发现膝关节都是处于弯曲状态,在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来引导学生思考。再通过亲身体验对比两种情况下垫脚尖并迅速落地来感受缓冲作用。最后结合学生平时会遇到的脱臼向学生渗透关节的保健知识。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层层递进,采用了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如学生本身的参与,视频,课件,生活中的实物,并给足学生探究体验的时间来达到预设的目标。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本课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2课。在研究骨骼的基础上,进行关节的学习,这课重在研究能活动的骨与骨的连接——关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关节,知道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它们的运动方式,以及关节的缓冲作用。 |
二、学情分析 |
四年级下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能进行小组合作,能适当的提出问题,进行观察,探究实验等,他们喜欢参与,对能亲身参与的活动都有较高积极性。对于人体运动,学生每天都在进行,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也能在生活和体育课上零散地知道一些运动保健知识。然而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能运动、究竟是什么在活动、为什么要注意运动的保健,对于运动时出现的小问题更不知是怎么回事。因此这课我利用让学生借助自身的体验活动为枢纽来进行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