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秘密》教学案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广西梧州市第一实验小学 李欣然
【案例背景】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探究性学习经历的主要步骤:第一通过观察和质疑,发现和提出问题;第二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做出假设;第三根据假设,制定科学研究计划;第四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料、数据和信息;第五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第六用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第七思考自己研究结果,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下面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的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一课为例,谈谈开放式探究性学习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做摩擦力的实验。
(2)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的光滑粗糙有关、跟物体的轻重有关。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3)知道摩擦力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摩擦力存在的乐趣,享受实验成功时的喜悦。
(2)意识到我们周围身边处处有摩擦力的存在。
【实施过程】
一、游戏活动:夹取弹子比赛
1.话:同学们吃饭时,大多数都使用筷子,今天就让同学们进行一次使用筷子夹取弹子比赛,看哪一组同学夹取的弹子多,时间20秒。在你们的实验桌上有个塑料小盆,盆里有弹子、用筷子夹取弹子放到塑料杯里。准备好了吗?
2.比赛:教师用秒表记时,学生夹取弹子。
3.汇报:各组学生汇报夹取弹子的数量。
4.思考:如果老师让你们在20秒内夹取的弹子尽可能多一些,你们有办法吗?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组的办法。
5.再赛:各组将筷子的一端加工后再进行一次比赛,赛后学生汇报,说出理由。(筷子的前端越是光滑,夹取的弹子就越少;筷子的前端越是粗糙,夹取的弹子就越多。)
〖评析〗以夹取弹子比赛游戏为活动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
二、体验活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1.话:请每个同学把右手伸出来,把手掌放在桌面上,手掌与桌面要接触,当于向前运动时,有什么感受?当你的手用力压在桌面并运动时,你又有什么感受?
2.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实验后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听取学生的汇报。
3.讲述:你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
〖评析〗学生通过亲身做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产生必须要具备两个物体并且这两个物体要接触等。
三、探究活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想: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桌面上运动和在粗糙的桌面上运动,产生的摩擦力谁大?学生猜想。
2.简介器材:木块、测力计、光滑的玻璃板、粗糙的木板、实验报告单等。
3.实验1:把木块先后放在光滑的和粗糙的木板上,慢慢地拉动。比一比,哪次用的力比较大?哪次用的力比较小?这说明什么?
4.操作: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单。
5.汇报:各小组学生选派代表汇报。
6.实验2:把木块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在木块上先后放1个钩码和3个钩码,慢慢拉动木块。比一比,哪次用的力比较大?哪次用的力比较小?这说明了什么?
7.操作:学生动手实验、观测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单等。
8.汇报:各小组学生选派代表汇报。
9.教师小结: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被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力大;被拉动的物体轻,摩擦力小。
〖评析〗使学生知道,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被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力大;被拉动的物体轻,摩擦力小。
四、设计活动: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谈话:请你们尝试一下,设计一个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实验。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设计实验方案。
4.动手实验:各小组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可以到教室前面来取。
5.汇报: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评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五、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摩擦力(课件)
1.话: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观察:课件(1)、鞋底的花纹(图)(2)、冬天下雪路滑,司机在汽车轮胎上缠上铁链(图)(3)、给自行车中轴涂上润滑油(图)(4)、滑冰鞋(图)
3.释疑:为什么用玻璃筷子夹弹子很难夹取,而在玻璃筷子的一端套上胶管就容易夹取弹子呢?
〖评析〗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增大摩擦力是为了什么?减小摩擦力又是为了什么?
六、创新活动:当个小小设计家
1.大爷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还没有装修。请你帮王大爷设计关于装修卫生间的方案。
2.学生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评析〗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摩擦力知识来进行创造,为日常生产和生活服务。
七、评价活动:今天我的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评价。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