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1 09:49:56

 梧州市中山小学    罗芸 

教材分析 :

   《热的传递》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本课主要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递热。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一.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安全教育。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三.研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四.认识热辐射。五.巩固应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 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 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 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

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水、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末、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

  

讲述:冬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爸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使我们的小手逐渐温暖起来,这说明热可以传递。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这样的热传递现象,那么,它是怎样传递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热的传递。

二、解决问题。

1、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谈话:在进行固体热传递的实验前,我们先来学习怎样使用酒精灯。

●学生讲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教师演示。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酒精灯,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注意安全:加热的金属汤勺不能随便用手去摸,以免烫伤。

 学生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6页)中表示,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热方式叫传导。

提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热传导的例子吗?

2、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

   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

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在水中加入茶叶末或木屑、黑胡椒粉)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6页)上。

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

小结: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对流”。

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生活中通过对流传热的例子吗?

3、认识热辐射。

学生自学20页“辐射”。

提问: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

讲述: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比如太阳、熔炉、火炉、火焰等,这些热源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是辐射。

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

四、课外拓展:

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