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说课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3-01-17 16:14: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哈尔滨市复华小学 教师刘颖。

说课的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七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学背景、学情分析、教学材料、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进行:

一、首先,我来谈谈教学背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单元分析本单元是以“食物”为载体,通过研究的问题,引领学生们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每天经历的活动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们能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使学生们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2课程之间的分析:《食物》单元,它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对食物的静态观察,主要是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均衡搭配等问题;二是对食物的变化探究,主要观察比较生的和熟的食物,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直至发霉变质的过程,进而研究怎样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三是研究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3教材分析《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四年级“食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其目的是经历探究包装上的信息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并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它有三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食品袋或包装盒;二是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三是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活动1与活动2、3为线型结构,而活动2与3又存在着并列关系。

学情分析: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对《食物》单元已具有相关知识的基础和铺垫。对学生来说,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十分感兴趣的事,,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之一,但是对于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学生们往往不会去关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被忽视。

通过对食物包装袋的研究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对自己吃的食物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关注周围的世界,学会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材料分析:

要解决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关键。为此我设计为每组提供常见的食品:饼干、袋装鲜奶、盒装鲜奶,分别呈现不同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配料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发现影响食物保质期的因素。
四、根据教材编写,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品具有保质期,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对人体有害。食品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但有的也可能有害。
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记录表、实物投影仪、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学生准备 收集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五、教学流程:
导入部分,创设了“超市购物情景”

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亲临超市,因此,创设“生活超市购物的场景”,适时提出:“同学们,喜欢到超市购物吗?”(预设:喜欢),“今天,就为同学们提供一次购物的机会——选择食品,学生活动:这时学生会根据平时的经历来选择食品。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的是观察食品包装

当“选择食品”的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巡视一周,提出:“看到同学们都选择了不同的食品,能说说选择它的理由吗?(预设:1品牌好、2价格便宜、3净含量多、4包装好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理由,可以捕捉到任何信息,提出:“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品牌或净含量等?”(预设:1我是在包装袋上发现的、2它的外包装上标注着的,等等),顺势引导:除了找到它的品牌信息,还能找到哪些信息?有和他(她)不一样的发现吗?(预设: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营养成分、生产厂家的地址和电话、饮用的方法,等等),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补充,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包装上发现这么多的信息。(板书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参与度,而且学习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了资源共享。
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过度语:原来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么多,“那我们在购买食品时,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你最关注的是什么?说说关注的理由。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预设:关注品牌,因为品牌好它的信誉就高;关注营养价值,营养丰富会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产日期,距离购买的时间越短证明越新鲜;关注保质期,如果是过期的,对人的身体就是有害的,等等),“哪些信息是一定要看的”,(预设: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一问题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指向了“比较保质期”的话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食品的保质期并进行研究,这是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将包装上无关饮食健康的信息排除,将学生思维引向购买时要选择新鲜不变质的食物,保证身体的健康。这样学生认识到保质期的价值,就能很快集中到对保质期的研究。教师适时提出:请同学继续关注食物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并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出示观察材料)并把你的发现及时的记录下来(出示:记录单),设计记录单是学生学会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和进行思考的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交流、汇报。这个活动引领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其落脚点是对保质期形成全面的认识。
第四环节: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从记录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表观点,(预设:同一种食品,它们的保质期、生产日期不一样;不同的食品,它们的保质期的时间不一样),“哪些因素影响了食物保质期的长短?,学生思考,(预设:1可能采用的包装材料不同影响了食物保质期的长短;2制作的方法和工艺不同,影响了食物保质期的长短;3保存的方法不一样,也会影响了食物保质期的长短;4食品的配料不同影响了食物保质期的长短,等等),让我们再来观察食品(观察材料同上),学生活动,通过比较、交流,学生发现,(预设:食品的特点、保存方法、不同的配料等),这就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深入的探究:食品的配料哪些配料是你熟悉的?它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成分和作用吗?,“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应该选择保质期长的还是保质期的短的啊?说说依据。学生发表观点、分析,(预设:如果是天天都需要的,选择保质期短的,如果是要长时间或外出食用,当然选择保质期长的),教师小结: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
第五环节,进行全课的总结、课堂延伸: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科学、合理地购买食品吗?”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再次的整理,意识到消费也需要科学的观念,会用科学改善生活,提高饮食质量。
科学探究不以上下课铃声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我布置学生课后继续研究食品的配料和参加购物活动,在生活中应用学到的知识,使科学探究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