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北环路小学 陈君玉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4. 让同学们在实验中了解到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2.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3.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2.学生自由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让他们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老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讨论,老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老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4.先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
5.再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老师巡回指导并进行归纳总结。
6. 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老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老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8.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尝试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重结论,更重过程”。学生始终处在“过程”当中,老师真正地把“过程”交给了学生,老师引导而不包办,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演,自己写,全节课都在“动”。在“重结论”这个环节,我时刻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尽量以帮助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自己能认同的结论。这是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较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坚信,放开手,孩子们会走得更好,我们的课堂就会勃发出无限的生机。
在本节课中,我也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同时也体会到了科学会给生活带来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领悟到,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只有当科学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他们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课堂活动中逐步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价值。
中国自古有“授以鱼不如授以渔”,但是在倡导全新教育理念的今天,作为老师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其手把手地给学生示范、传授如何捕鱼的方法和经验,还不如给学生创造一片宽广辽阔的有风有浪的渔场,让他们自己从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去学会怎么捕鱼。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