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动和力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29 16:47:21

一、运动和力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1、课后拓展。

(1)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2)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3)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