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课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积累了相当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对很多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他们在平日的生活观察中,会发现自己的面部、身高、体形等方面像自己的父母,他们肯定特别想知道“我为什么像爸爸、像妈妈”,对“什么是遗传”这一概念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依然存在相当多的困惑,对肤色、性情等是否也属遗传范畴心存疑虑。因此,本课的学习就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刺激和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课前的访谈调查,收集、整理资料,依托互动形式,丰富学生的行为参与经历,让他们体验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科学探究: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2.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教学图片,问题卡,小奖品,图卡
学具:照片、信息卡,图片,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说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么。
生:听说过。
师:那个妃子生了个狸猫还是生了个人啊?
生:人师:对,人的后代还是人,这就是遗传。揭示课题。(放课件)
2.游戏找父子
师:大家看大屏幕,我这里有六张照片,请大家猜一猜几号和几号是父子,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1:陈强和陈佩斯。
生2:他们长的很像。
师:他们有很多相似的特征,所以他们是父子,那是不是孩子和父母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呢?大家拿出老师让你们搜集的信息进行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交流
(生分组交流遗传特征,教师巡回辅导。)
(生汇报交流情况,师评析)
生:我和我妈妈长得一模一样。我有一个弟弟,弟弟长得像我爸爸,我的脸形、眉毛、嘴巴、头发长得都很像我妈妈。
生:我认为我和我的父亲耳朵、身材、头发都比较像,然后我从我妈妈身上遗传的特征有嘴巴、眉毛、鼻子,最后还有近视。
生:我有很多习惯像妈妈。
生:我有两只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手的皮肤是黄色的,我的父母也有这些特征
4.讲解遗传,欣赏图片
师: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讲解遗传并板书)大家看大屏幕,我们欣赏一下遗传特征。(播放课件)
5.小组活动
活动:根据遗传特征找父母。课本练习,投影仪出示答案。
师:我有一个问题,大家想长的很像的双胞胎是不是遗传呢?
生:不是。
(板书子代和亲代)
(二)、认识动物、植物的遗传现象
师:是不是只有人类才有遗传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吧。(出示动物一家让学生寻找遗传特征。)他们有没有相似之处?
生:眼睛像、身上的斑点像、鼻子像……
师:动物有没有遗传?
生:有。
师:(出示植物一家让学生寻找遗传特征。)我们来看植物,这个水塘有去年的荷花,有今年发芽长出来的荷花,有两代荷花,父辈的和子辈的荷花,大家能不能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生:荷花花瓣的颜色、形状相同、花蕊相同。
师: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动植物。我们只是看了一种动物、一种植物,在它们身上也找到了遗传特征,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可以收集资料,论证遗传。人有遗传,动物有遗传,植物也有遗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生物都有遗传,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后代的生物都有遗传。
师:由植物的遗传现象我想到了一个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放课件)
生:虎父无犬子。
师:很好,如果你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找到答案?
生:上网。
生:问老人。
生:查资料。
师:很好。
(三)、综合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生物的遗传现象,我们来做一下综合练习。(播放课件。)
师:仔细观察照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然后观察照片中的小猫的妈妈,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画一画,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的理由。
(生交流、绘画)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现象,正是由于遗传这一生命体的特征之一,我们整个生物界才这样和谐存在并发展着。
六、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遗传 子女和父母之间相似的特征
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