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恐龙 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3 10:12:04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是教师自身对本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分析,理论依据是支持教师形成这种认识的依据,这两个要有区分。

要有鲜明的教学思想,要适用于本次教学,少而精准,不要贪多、杂。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进化》的第1课,属于《科学课程标准》“生物与环境”中的“进化”这一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办“恐龙展”,通过组织学生充分观察、描述多种多样的恐龙及其化石模型后,让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再更多地认识一些恐龙;第二部分是通过观看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知道恐龙化石的发现过程;第三部分是让学生研究恐龙化石的模型,了解更多和恐龙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恐龙奥秘的持久兴趣。

·本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在观察恐龙图片、化石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认识: 恐龙和地球上现存的其他动物在很多方面有相同点,同时它们本身又是独特的,它们的灭绝至今还是一个谜。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恐龙,这将为后面对化石的研究及了解进化概念打好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1.授教学生为小学六年级(下),班级人数约3040人,已有两年的科学学习基础;

2.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3.学生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

4.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生活、恐龙的灭绝等,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5.学生对于恐龙的世界并非是一无所知,有的学生能说出多种恐龙的名字;有的学生知道一些恐龙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还有的学生已经从课外书中了解到科学家关于恐龙灭绝的一些假说等等。

6.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喜欢质疑探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恐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老爬行动物;

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过程;

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身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互联网、查找图书资料,初步获取恐龙的基本知识,会浏览、搜集、筛选、加工和发布信息;

能够在观察恐龙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恐龙更多的秘密,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能够与他人进行及时交流和协作研究;

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大胆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主动获取有关恐龙的信息;

领悟到恐龙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恐龙奥秘的愿望;

体会到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能根据不同恐龙制 品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收集恐龙的相关资料,愿意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可以挑选有代表性的恐龙资料,文字、图画、音像等方面都应该准备一些。

2.学生(个人或每组)准备:收集自己身边的和恐龙有关的资料。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