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3 10:11:24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科学探究永无止境,本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的指导思想。本课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和解决问题,并能说出过程和原因。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步引向昼夜交替,让学生了地球自转及解昼夜交替的成因。教材从四个方面介绍:1、比较思考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2、模拟实验,了解昼夜交替成因;3、操作发现,不同地区所处的时间差异;4、阅读了解,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学生情况分析:从整体学习状况看: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此阶段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而且家长偏重语数外的教学。对于本课,学生对昼夜交替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要让他们解释“为什么”就感到困难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3)会确定昼夜区域以及晨昏区域。

2.过程与方法

   (1)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以回答和解决有关昼夜成因的问题。

   (2)能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多问问为什么,注重证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2.教学难点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2)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其他时间。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地球仪、手电筒

2.学生(个人或每组)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可以用小乒乓球)、有关昼夜交替的各种材料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