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老义中心小学 李燕妮
一、课题:水滴里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水样和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你观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一、课题:2、做酸奶
二、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四、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 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 加热后冷却到30—37度保温8小时左右。 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 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 4、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 5、巩固学习 提问: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 一、课题:3、馒头发霉了 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没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