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民主路小学: 李映云
设计理念:通过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探究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识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媒介,培养学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追求新知、独立思维、重视实践的意识,通过实践来探究自然现象,养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情感。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教育理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各种物体中都能传播。
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具:土电话、漏斗、胶管、钥匙、水槽、石头、铃、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具:线、纸杯、勺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课题探究
活动:声音传播需要媒质:
1、出示小铃并摇动它,让学生能观察到铃锤在动,请他们听听铃声。
2、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看法?(在空气中能传播声音)
3、学生自由讨论。(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容易被人们忽视,学生回答不到点上也不要紧)
4、老师演示 著名的“真空铃”实验
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使烧瓶中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待烧瓶中水蒸气大部分凝结,瓶中气体稀薄时再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比较两次铃铛响声的强弱,可以明显地感到气体稀薄时响声弱。由此可推得,真空不传声。
5. 提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为什么会听不到小铃的声音?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推测?
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后,引出“真空”的初步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6、师:那么声音究竟能通过哪些途径来传播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空气传声是声音传播的最普遍形式,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并在空气中
感受认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及传播的方向。)
二. 设计实验与活动 探索物理规律
活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讨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其它物体中传播吗?
2.你们组能提出什么实验方案来验证你们的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走到学生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交流实验方案。(提醒学生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和思考同学的发言,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
各组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际操作,并作好记录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径。
实验探究:利用水、石块、书桌、可封口的塑料袋 土电话等多种物品设计实验,探究声音在固体或液体中的传播。
“听听写字的声音”
(1)四人一组,一人在桌面纸上写字,其余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听声音。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过来的?
(3)然后用别人的方法再次听听声音,讨论:不同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验证了声音能在什么中传播?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通过实验和交流,使学生认识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提问:游泳时潜入水下听到过声音吗?这些声音是怎样传播来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再举些生活中的实例。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在探究中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等科学素养。)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验证了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像桌子、课本、土电话、文具盒等这样的固体中和水这样的液体中传播。气体、固体、液体是架在发生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我们把这些物体叫做声音传播的途径。
活动: 探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老师: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能通过气体 液体 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那么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我们做个小实验想一想:声音是怎样通过”电话”传播的.
学生制作“土电话”
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实验中要拉直棉线,拉直的棉线能很好的传递振动,松垮垮的棉线会抑制振动,减弱并最终吸收振波,使振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学生观察、解析实验现象. 初步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师小结:当物体振动发生时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体振动得快,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快,发声体振动得慢,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慢。这样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不断振动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就叫声波。
三.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阅读书33页成语伏罂而听, 了解历史上的声音传播的故事。
让学生把成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说说它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
原理: 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引起罂壁的振动,又引起罂内空气的振动,于是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与上一个活动共同反映出声音可向各个方向传播。
四. 总结全课
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