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3课时 耳和听觉讲学稿(一)(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2.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
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4.探究为什么用两只耳听。
【学习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两耳的功能
【预习导学】:(课本10-12页)
1.耳的结构
(1)耳的结构:人的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其中外耳包括 、 ;中耳包括 、 、 、 ;内耳包括__ __、 、 。
(2)耳的各部分功能:
耳廓: ;鼓膜: ;
听小骨: ;耳蜗: ;
咽鼓管: 。
2.听觉的形成
(1)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便会引起鼓膜 ,听小骨将其放大再传入耳蜗,引起耳蜗内的液体 ,听觉感受器(耳蜗内)把这一信息
沿 传给 ,引起听觉。
(2)听觉感受器位于 内,而听觉的形成在 。
3.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耳朵,同时应迅速张嘴,是因为:能使 张开,使得 内外的压力平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4.列举能降低听力的可能原因:
。
5.内耳除了具有听觉感受器,还有位觉感受器,能够保持身体 , 通常晕车、晕船
就是 感受器过于敏感造成的。
6.双耳效应。
【学习研讨】:
[目标一]:人耳的结构及功能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
2.耳的结构。
外耳 |
耳的结构 |
中耳 |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
听小骨:传递声音振动并放大。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的听力。
内耳 |
内有位觉感受器,感知人体平衡。 |
半规管
3.耳的功能:
(1)听觉器官,内耳的耳蜗内充满了液体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的刺激后产生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里面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能维持人体平衡。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等症状,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目标二]:听觉的形成。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 ,使其产生振动,从而带动鼓室内的 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内耳中的 ,耳蜗中充满了液体的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听觉感受器把信息沿着 传至 ,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我们就听见了声音。
小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目标三]:影响听觉的原因
学生讨论,小结:
(1)人的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
(2)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而导致听力的下降,甚至失聪,如: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会产生传导性耳聋。
(3)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传入到内耳。耳膜破裂的原因有:患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因巨响或被打耳光形成内外压力差等。
(4)耳蜗、听觉中枢及有关听觉神经损伤,会产生神经性耳聋。
思考: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耳朵,这是为什么?
补充保护听力的一般常识:
(1)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2)不要大力擤鼻子。
(3)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应尽快求医。
(4)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较至中度或以下。
(5)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6)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7)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生诊治。
[目标四]: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探究为什么用两只耳朵听?
结论: 根据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训练巩固】:………………………………【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