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案(第一课时)(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31 19:17:20

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

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

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些地表形态,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

解决方法:利用模型;  地理专题地图;  标石(岩石)。

 

教学准备

1、收集较多的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

2、用一块厚稠布做褶皱产生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展开

地壳变动:

提问: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上高山、深谷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内部像煮熟的鸡蛋

1、教师或学生将熟鸡蛋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最好让学生自己画出三层结构,各层厚度比例要适当,可用彩笔画。

2、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读图4-254-26

3、请个别小组的几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要求层次厚度比例适当,用彩色粉笔画,并填出三层的名称(地壳、地幔、地核)

4、学生指出并熟记各层的厚度。

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

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

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

其中地幔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可以分为内核和外核。

5、以图4-26为依据组织学生分析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所处的位置,学生讨论,个别小组发言,然后教师小结。

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

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最好能用彩图示出)。岩浆是温度极高的熔岩,能量极大(在此可为下一问题打下伏笔)

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激励学生想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什么人划分的。………………………………【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