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科学浙教版七下).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09 09:55:4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能叙述惯性的意义,确认一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动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

二、重点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三、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设置误区:

1、复习:

⑴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⑵物体的运动状态指什么?什么叫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学生实验:学生在课桌上推橡皮,观察用力推动和停止用力时的情况,观察后讨论:

⑴橡皮的运动状态有无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

⑵此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议一议】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3、亚里士多德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4、引发议论,分析正误。

⑴引导学生列举:力停止作用后,物体还要运动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⑵分析上述实验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并重新实验,分析观察结果。

(二)、演示实验,深化认识:

1、实验:

⑴让小车从一定高度的斜面滑下来,使小车在垫有毛巾的木板上以一定速度开始运动,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⑵让小车在垫有棉布的木板上运动。

⑶让小车在木板上运动。

分析比较三次实验:

表面种类

表面光滑程度

(填:粗糙、较粗糙、较光滑)

小车受到阻力大小

填:(大、较小、最小)

小车运动距离

(填:短、较长、最长)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议一议】

2、分析推理:

⑴比较三次实验中的平面,为什么第三次实验时阻力最小?

⑵如果平面更光滑并且足够长,小车将如何运动,速度将如何改变?为什么这样?

⑶如果平面绝对光滑且无限大,小车会怎样运动?小车的速度将能否变化?理由是什么?

3、伽俐略结论: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即匀速运动)。

4、比较: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上,前后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俐略的结论,伽俐略的结论才是正确的。后来,笛卡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补充并完善了伽俐略的观点,他认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它既不会向左偏,也不会向右偏,将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5、得出规律:英国科学家牛顿概括了伽俐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如下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惯性

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三、惯性现象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

1.惯性小球实验

我们把一个小球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

(演示)

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们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必须抓住惯性的实质。惯性的实质是物体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以小球为例,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

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

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钢笔帽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有惯性,还在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笔帽不倒。………………………………【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