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江苏省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流程】
(板书)中山
问:同学们,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与“中山”有关的事物?
答:……
中山装——以前,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穿的衣服之一,它的创始人就是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