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改革开放 山东省泰安市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doc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难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测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2.安徽 农民首先实行 ,自负盈亏。农村逐步实现以 为主的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 、 和福建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 经济特区。
4.设立 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 和 。
5.形成了 — — — ,这样一个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6.从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的改革。
二、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结构。
改 城市: 1985年改革重点是
革 1992年,提出建立
开
放 对外开放 的 。 个沿海开放城市。
三、学法指导
本课重点多,理论性强。学习时,可按照“为什么改革开放?----怎么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这条思维路线来进行探究学习。
四、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