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9 20:46:29

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学习难点】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历史条件:军事上:         战争的胜利;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全国人民的拥护和要求;思想上:          全会决议,毛泽东的《                 

法律基础:              的召开:①通过了《               》(内容),具有        性质;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当选为主席,                    等为副主席;③确定首都、国旗、国歌、纪元方式。

标志: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会(任命周恩来为      总理兼       ;)和开国大典

意义:①标志着            社会的结束;②进入了由                   过渡的新时期;③是继俄国        和世界       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二、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一) 新政协召开(初步形成)

召开背景、时间、地点、参加阶层群体?代表的特点?

 

   内容:通过《共同纲领》:内容、特点、评价?

新政权的建立

 

评价:

 

(二)发展:1954年发展的表现、政协的主要职能1956年新阶段表现: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确立的标志?

 

2)会议成果: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评价和原则

 

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3)评价第一届人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含义、建立的经过、评价

 

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原因?

 

 

【难点释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原因,如何完善发展的?评价这一制度

、原因:1、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行不通。2、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战斗,在中共的领导下,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义的新中国。3、新中国的国家性质,面临的任务决定: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建设有待完善,国家的发展强大需要4、党的正确决策。

经过:1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2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展到新阶段。4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评价: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2、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4、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