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制度的演变
1.战国时期萌芽:(1)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2)实践上,各国变法,重点是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创立:(1)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2)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3)意义:巩固统治,促进经济发展。
3.西汉巩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法,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隋唐完善:(1)内容: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调整和健全府兵制。(2)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把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北宋加强: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7.明清极度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清增设军机处。
二、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评价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 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
6.总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1)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3)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言论自由;
(3)思想上,使读书人只知埋头皓首穷经,不去钻研有关国计民生的真才实学,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文化专制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