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1-06 10:27:03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历史特征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开放、祖国统一获得巨大成就。

2.主要表现

(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1957~1976年,经历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全面拨乱反正,加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制度,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4)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成为国家的法律。

(5)“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3.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①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参政党。②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基础。③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④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①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②核心内容是自治权。③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4.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点

(1)自治程度不同: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2)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的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制度;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4)适用区域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民族自治地区;特别行政区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港、澳等地区。

(5)法律依据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自治的依据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

1.阶段概况

时间

特点

表现

1949~1955年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1955~1970年

“一大片”

重点发展与邻近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苏、中美关系恶化

1970~1978年

外交突破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继续恶化

1978年至今

全方位外交

争取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活动

2.相关规律

(1)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形成“万隆精神”。

(3)三个时期和特点

①奠基时期(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

②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

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真正全面走向世界。

(4)五大成就

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