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30 15:47:16

本课引言重点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被革职谈起,引起课文的正文。因此,本课的导入教师可以从鸦片战争说起。由于本书是思想史,所以要引导学生从思想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设问:一、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第一、第二两个单元,想一想,15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欧的思想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历史的发展各有什么影响?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线索,中国传统思想有其辉煌的一面,但是明清之后,却日益僵化,日益束缚了中国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同时,我们也知道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西欧国家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近来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外敌入侵迫使中国知识分子发生改变。二、联系已经学过的必修一和必修二,谈一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开眼看世界”

 教材以鸦片战争以后为坐标,阐释了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教材首先概要介绍了向西方学习的背景,随后重点叙述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最后概述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增加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思想开始发展的原因。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他们面向世界,开始认识到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还摘译了《各国律例》。其中一类使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就是为抗英斗争制定政策的参考。另一类是关于外国科学技术的知识,是为改变军事落后状况服务的。在鸦片战争中,他发现英国侵略军“船坚炮利”,就立即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它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请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料回放】,了解有关内容,知道魏源编《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学建议,可以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教学时,还可以请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后,提出自己尚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在解答疑问过程中完成本目的学习任务。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