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高二历史教案
第三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历史: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导致一战爆发
中国历史 主要线索
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帝国主义以“以华制华”的手段,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从兴起、高涨走向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主要特征
两大主要的社会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大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知识结构
的侵略 利用中国政权交替之机,制造边疆危机,加紧侵略。
中国政局的变化: |
清政府灭亡(对内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对外成为“洋人的朝廷”)
北洋军阀统治(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国家。)
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辛亥革命→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文化运动
(一) 帝国主义侵华的加强
1、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准备干涉中国革命(P83页)
聚集在武汉江面上的外国军舰越来越多
日本与清政府签署了出售武器合同
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
2、严守中立
原因: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实质:扶植新的代理人
结果:迫使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3、南北议和
原因:是在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压力下进行的。
是南、北反动势力联合向革命党人施压的结果。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性、妥协性的突出表现。
地点、代表:上海英租界、(南)伍廷芳 (北)唐绍仪
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内外、南北的多方压力下,对袁世凯的一次妥协退让。
4、日本加剧侵略中国
背景:乘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之机,加紧推行“大陆政策”。
利用袁世凯称帝急于取得日本的支持的心理。
侵略活动:1914年侵占山东,1915年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实质: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结果:袁世凯接受几乎全部要求。………………………………【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