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7-13 08:43:09

2、           树叶是有颜色的,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的树叶是嫩绿色的,夏季渐变成浓绿色,到秋季又变为黄红色。有的树到了冬季,叶子落尽,树干呈带色彩倾向的灰色。用色彩画树,要抓住外形特征的大感觉,集中表现出来。

3、           绘画步骤(教师边讲边示范)

⑴、      选材构图(画纸横放或竖放,用铅笔定出高低的位置和比例)。

⑵、      画出外轮廓(抓住树的伞形和叶子形成的团块结构以几高低左右顾盼的姿态)。

⑶、      着色方法:分清整体大明暗关系,大胆用色,灵活用笔,画出大体明暗,然后点染细部(局部),最后再画枝干。

形式:①铅笔淡彩(用铅笔画好大效果,然后略加颜色)。

②、勾线添色。

③、油棒加水彩。

(三)、带学生到室外作写生画,教师指导。树叶的绿色的使用(明部的浅绿加拧黄或土黄,暗部用深绿加钴篮或土红加群青,层层处理,在暗部边缘画出树叶的形状)。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指出存在问题(树叶绿色不能过于单调否则表现不出树的色彩特点。

 

 

树(毛笔写生画)

一、     授课时间(一课时)

二、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感受树的自然形态美,学习用毛笔作画,概括、简练地画出一课树。通过学习有关国画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和学习中国绘画艺术。

三、     重点和难点:

1、       用毛笔画树的外形特征。

2、       用笔的方法、用墨的方法。

四、     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

1、       实物投影机和图片、挂图、范画。

2、       学生准备毛笔、墨、水、宣纸。

3、       练习用毛笔画法对树进行写生,注意运用各种用笔技法和浓淡来表现树的形态特征。

五、     教材分析:

   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龚半千说:“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看画先看树……”说明树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本课要求学生学习用毛笔、墨、宣纸进行树的写生。这与前课用色彩画树的技法有很大的不同,教学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让学生懂得宣纸的特征和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2、懂得分析树的结构和表现方法。

   对于各种树的特点,应该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比较,然后再下笔。下笔时,必须注意概括、提炼、取舍和加工处理。画树干要表现出“树出四”,画出有立体感。画树的方法大体可分为“单叶”和“夹叶”两种。单叶是由:“点”点成,可用中锋直点或侧锋横点。要注意叶和枝干的关系及疏密穿插问题。

六、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本中的图例,树的造型美与艺术美。欣赏黎雄才的《树》及石鲁的《古柏参天》,指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前课学习用色彩画树,本课学习用毛笔画树,画树用很大的不同。

(二)、讲授新课:

1、  我国传统绘画是用毛笔作画。毛笔画是指用毛笔、墨、宣纸等工具进行描绘的画,毛笔画塑造的形象以线条为主,并重视用笔和用墨的技法。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材料向学生介绍:

 毛笔——狼毫、羊毫、兼毫。

 墨——中华墨汁等

 宣纸——生宣、熟宣。

 用墨——浓、淡、干、湿、焦(演示)

 用笔方法——中锋、侧锋。技法分勾、擦、点、染(教师演示)

2、  绘画方法(教师边讲边示范)

⑴、      抓住树的形态,用铅笔定出树的主要枝干。

⑵、      从使干到树枝进行勾画(先画前面,再画后面,注意树干的粗细变化。树干和长树枝用重墨画出,小枝用淡墨画)。

⑶、      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树叶的疏密、远近。画叶可用点叶或夹叶的方法,要注意枝干参差错落,有疏有密。用较浓的墨画密处和近处的叶,用较淡的墨画疏处和远处的叶。

⑷、      局部可用淡墨渲染,以丰富画面层次(注意提醒学生试笔,了解用笔,用墨的变化关系和用水的分量)。

(三)、布置学生到选定的写生地点,用毛笔画一棵树。教 师指导。

(四)、讲评作业,从用笔用墨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

树叶的排列(工艺)

一、   授课时间(一课时)

二、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体验大自然中树叶的形式镁;教会学生用对称式、连续式的方法以树叶为单位纹样,排列成美丽的图案。

三、   重点、能点:

1、       排列的形式。

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