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数据处理与统计——使用函数计算数据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09 11:41:06
姜堰市蔡官学校 许网扣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或章节):第3节(第二课时)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著)

4.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只有对同一类型的数据才能进行计算

2、知道SUM、AVERAGE、MAX 、MIN 这四个函数的作用
技能目标:1、学会用SUM、AVERAGE、MAX 、MIN四个函数进行计算

          2、学会用Delete键删除公式
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四个函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数据范围的选择

(二)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规定,第3节主要是利用Excel提供的各种公式和函数,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册课本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本课时中,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在巩固练习中又提到了最大值函数MAX、最小值函数MIN,这部分内容相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复杂。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四个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上,而难点则应该放在用函数进行计算时在编辑栏或“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进行单元格区域的修改。例好学生在计算三科总分和七科总分时,总是不注意单元格区域的范围,往往事倍功半。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算总分、平均分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媒体运用
预期效果
创设情景
期中考试结束了,初一(5)班的班主任想利用Excel尽快将各个学生的总分计算出来,哪位同学们能帮助这位老师用简单的方法快速完成这项工作?
动手完成练习
观察学生对这个情景的反应,看学生是否被情景所吸引,有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
创设现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演示
同学们的方法都挺好,除了用上节课学过的公式进行计算外,还谁有别的办法,给我们展示一下。

(大声说出你的做法)
 
学生演示:用自动“求和按钮”
观察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情况以及检查学生对“求和按钮”的自学情况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
巩固公式求和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学的热情
教师总结
求和的方法:1)利用上节课学过的公式进行求和;2)使用“自动求和”按钮;3)求和函数sum


							
认真听讲
关注学生听课的状态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道三种求和的方法
展示课件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五节第二课时,使用函数计算数据,函数是Excel自带的内部公式,是公式的特殊形式。今天学习的内容是4个函数:SUM、AVERAGE、MAX、MIN。在Excel中预置了几十种函数,通过这些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那么这些函数在哪里呢?(演示全部函数,介绍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

认真听讲,仔细观察

学习函数的表达式

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知道函数的表达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课件
通过课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了解Excel中的函数并知道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

讲授
下面我们来看用SUM函数求总分,注意老师的操作步骤:先确定当前单元格的位置,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在编辑栏中修改数据范围,最后敲回车或左键单击编辑栏上的对勾,用填充句柄复制公式。同学们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只有对同一类数据才能进行求和。
认真听讲,学习用SUM函数求和
关注学生听课的反应,学习用SUM函数求和的过程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教学
知道用SUM函数求和的过程,知道在编辑栏中修改数据范围的方法
练习
用SUM函数求出三科总分

练习用SUM函数求出三科总分

观察学生用UM函数求和的过程及在编辑栏中修改数据范围的方法
 
让学生掌握用SUM函数求和的方法,掌握在编辑栏中修改数据范围的方法
做一做
利用函数求平均值

下面我们来学习求平均值函数,打开课本P64面有一个“做一做”, 一共有几步?,好现在请同学们依据课本完成“做一做”
 
看课本,明确任务,完成“做一做”
考查学生看书的态度,观察“做一做”的完成情况
 
让学生学会自学,同时掌握利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的方法
金钥匙:

 
看书P65页“金钥匙”

看课本上的“金钥匙”
考查学生对“金钥匙”的学习情况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
让学生知道“金钥匙”的内容
小博士
学生演示求平均值。(学生在演示求平均值时,要删除前面做过的)这时,教师质疑:如何删除公式及计算结果,看书P66页的“小博士”,学生演示,教师小结。

学生演示如何删除公式及其计算结果
考查学生删除公式及其计算结果的操作技能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让学生在用中学,用学中用,掌握删除公式及其计算结果的操作技能
学生演示
学生演示求平均值
演示如何利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的方法
考查学生利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的掌握情况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掌握利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的方法
完善练习
完成求平均值的计算
继续完成“做一做”
巩固所学
 
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操作慢的学生完成练习,掌握所学
教师总结
同学们掌握了使用函数求总分、平均值的方法,请同学们再和老师一起回忆一下步骤:1)选中放结果的单元格;2)单击“插入函数”找到相应的函数sum或average;3)修改数据范围,(可以在编辑栏或“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进行改)。4)最后确定。

归纳使用函数的一般步骤
考查学生对函数一般计算步骤的掌握情况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
让学生理解函数基本的计算步骤
试一试
求最大值函数、最小值函数:


							同学们学会了使用sum,average,那么。同学们试试看,我们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同学们太棒了,前面的作业都出色的完成了,我们二(4)班的学生就是聪明,现在把书打到70页,看第二题,要求同学们完成第二小题,其它小题不做。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动手完成练习
观察学生max函数、min函数的自学完成情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演示
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不错,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演示总进球数、平均进球数、最大进球数、最少进球数
考查学生max函数、min函数的掌握情况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通过学生演示,让全体学生学会max函数、min函数
上交作业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业上传到教师机上的5月13日文件夹中
上传作业
考查学生练习完成情况
 
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了哪几个函数?

(2)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时,一般的步骤是什么?
 
归纳总结
考查本节课学生对四个函数的认识和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时的一般步骤
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
让学生回故所学,加深记忆

2.关键环节提炼

(1)创设情景:期中考试结束了,初一(5)班的班主任想利用Excel尽快将各个学生的总分计算出来,哪位同学们能帮助这位老师用简单的方法快速完成这项工作?通过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实例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他们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展示课件:通过Powerpoint课件呈现本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同时直观呈现函数的一般表达式,让学生知道函数参数就是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

(3)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做一做”,及时阅读“金钥匙”、“小博士”,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师通过学生演示及时总结,然后完善练习,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4)提问、演示:通过实例展示,及时提问达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对话。

四、教学反思
    (一)在备课时,我首先对本节课的知识难易度进行了分析,也对学生前面两节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总结,从而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设计上做了精心的准备。

    (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本节课是在学习掌握了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函数运算,重难点是要掌握如何使用函数向导找到所需函数,选择正确的计算区域得出结果,这里教师以SUM函数为例讲解,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后面的AVERAGE函数、MAX函数、MIN函数使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这就要求课件制作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同时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才能在操作时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在学会了SUM函数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AVERAGE、MAX、MIN,教师及时的给予指导,通过这一环节的动手实践,避免了教师演示,学生被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